朱元璋赞刘基为什么-?朱棣是朱元璋死后几年谋反的

刘基少年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又潜心钻研,终成大家 。出山之初,为朱元璋说明天下形势,指明发展方向;危急关头,他坚定朱元璋的信心,指出胜利的必然趋势,然后谋划战策,布置实施,一举奠定胜局 。
一、出色的才学
刘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史册说他从小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能,而且特别喜欢读书 。凡是能看到的书,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兵法战策,或是经史子集等,他都要认真阅读,“过目而洞识其要” 。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被称为“神童” 。
十四岁时,他进入地区级官办学校“郡库” 。首先学习的是《春秋》,这是一部言简意赅、但哲理深奥的儒学经典 。初学者朗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读懂并阐述独到的见解了 。没人看到刘基拿着经卷朗读,而他只默读了两遍就能倒背如流 。老师问他文字的含义,他言语流畅、引经据典地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老师以为他曾经读过《春秋》,于是就又拿别的书来测试他,结果还是一样 。他的老师大惊:“奇才,非平常之人” 。

朱元璋赞刘基为什么-?朱棣是朱元璋死后几年谋反的

文章插图
到十七岁,郡库的老师教不了他了,他离开了郡库,又拜当时著名学者、主张读书要经世致用的郑复初学习儒家理学 。他虚心求教,勤奋刻苦,博览群书,遍读诸子百家著作,特别喜读天文、地理、兵法、数学类的著作,并潜心钻研,用心体会,很快就精熟于心了 。
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屋看到一本天文著作,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 。第二天再去,又仔细阅读 。书店伙计挖苦他年轻看不懂,他竟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书店老板知道后十分惊奇,要把书送给他 。刘基说:“这部书已装在我胸中了,书对我已经没有用了 。”
元朝末年,官场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终于引发了红巾农民大起义 。身处乱世,素有济世报国之心的刘基,虽有才能,却不受重用,饱受排挤,于是愤然辞官 。
回到家乡的刘基,为实现自己救民水火、安定天下的宏愿,闭门谢客,手不释卷,潜心研读天文地理、兵法战策之学;又遍访高人隐士,广交志士贤达,拜周颠和尚为师,走访宋滚、赵天泽、宇文淳等人,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使他赢得了“孔明再世”之名 。
他发愤著述,写成《郁离子》、《春秋明经》、《梨眉公集》和《百战奇略》等书,在政治上提出了“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哲学理论上,提出了“气”是世界本源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在军事上,提出了“以德制胜”的战略理论 。他的诗、文气魄宏大、见解独到,寓意深刻,显示了大家风范 。
二、过人的见识
1360年,已经五十岁的刘基,应召来到应天府(今南京),受到朱元璋的礼遇,于是决定重新出山,辅佐朱元璋统一天下,实现自己济世救民的志愿 。他高瞻远瞩,见识过人,深受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他足智多谋,屡建奇功,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
【朱元璋赞刘基为什么-?朱棣是朱元璋死后几年谋反的】初到应天,朱元璋求教统一天下的谋略 。刘基针对当时的形势,先向朱元璋陈述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提出了立体式全面发展的构想;接着,为朱元璋指明了军事发展方向,确定了统一天下的思路 。朱元璋大喜,从此倚为重要谋士,他协助朱元璋按谋而行,统一了天下 。
刘基来到金陵刚两个月,割据长江上游的另一个红巾军将领陈友谅,凭借着强大的实力,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 。很快就打到了应天外围,还杀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和爱将花云,并自称皇帝,气焰十分嚣张 。局势紧张,朱元璋的手下惊慌失措,有的说出城决一死战,有的主张弃城转移,甚至有人想献城投降 。朱元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看到刘基站在一旁不语,就把他请到寝帐问计 。刘基说:“凡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杀掉!”然后坚定地说:“陈友谅兴不义之师,亡我之心不死,只有坚决抵抗才有生路 。”接着为朱元璋分析了局势,指明了陈友谅骄兵必败的结果,坚定了朱元璋抗击的决心 。后来,朱元璋采用刘基之计,出奇兵打败了陈友谅,不仅取得了应天保卫战的胜利,巩固了这块根据地,而且乘胜收复了许多失地,壮大了力量 。
在如何对待韩林儿的问题上,刘基也表现出了过人的见识 。韩林儿的父亲是领导发动元末红巾农民起义的韩山童 。韩山童死后,其部下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小明王,作为天下红巾军的共同首领 。此时,刘福通战死,红巾军分崩离析,而朱元璋已经羽翼丰满,如果再尊奉韩林儿,不仅政治上受制于人,而且军事上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