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明朝对官员为什么这么残忍
在历史长河中,李三才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
在明朝,一个高级官员一旦受到言官也就是彼时的纪检官员的批评,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无辜,一定会主动向皇帝提出辞呈 。如果皇帝觉得这个被批评的官员还有利用价值,就会温言相慰,明确表示不同意;反之,就会批准 。李三才最初也是遵照这个游戏规则干的 。奇怪的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辞职报告,却都如同石沉大海 。
李三才的辞职报告一连递了15次,皇帝依然充耳不闻,换了一般官员,很可能就顺坡下驴,不再提辞职的事了 。可李三才是个有脾气的官员,见第15份辞职报告递上去后仍然没反应,他一气之下,卷铺盖走人 。对此,皇帝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这个皇帝就是万历 。
李三才当时的官职是户部尚书,算是响当当的当权派 。李三才在万历二年(1574年)中进士后,先后干过河南参议、山西学政、漕运总督和凤阳巡抚等职,直到万历三十四年,也就是宦海沉浮32年之后,才升至正部级的户部尚书 。也就是说,为了和万历赌这口气,李三才不惜输掉自己几十年官场修炼才得到的正果 。
在晚明官员中,李三才个性鲜明,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三有”干部 。所谓“三有”,即有能力、有脾气、有污点 。
先说有能力 。李三才入仕初年,曾任山东佥事,当地土匪很多,多年来地方官都束手无策,只能大度地和土匪井水不犯河水 。李三才到任后,“广设方略,悉擒灭之” 。因此功劳,他很快升任河南参议 。
在任凤阳巡抚时,因凤阳产海盐,万历便派太监出任税使,一边征税,一边搜刮百姓 。其中为首的太监叫陈增,自以为口含天宪,根本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不仅“公行攘夺”,而且“数窘辱长吏”,地方官看到他就头痛 。一个叫程守训的家伙,投靠到陈增门下,依仗陈增权势,“纵横自恣”,“刑拷及妇孺” 。李三才到任后,一方面对陈增等宦官“以气凌之”,上疏弹劾;另一方面派人收集程守训的不法证据,查到赃款数十万和一些原本皇家才可以使用的器物,进而把程守训等人下狱法办 。李三才一连诛杀了好几个横行不法之徒后,陈增不得不收敛行径 。李三才的行事风格,使他赢得了“雷轰电掣,雨注风飚,令人有不可测者”和“豪杰而有圣贤之资”的评价 。
再说有脾气 。在古代,百姓向国家上缴的税赋一般是田赋和人头税,万历时期,开始征收一个新税种—矿税 。应该说,征收矿税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但万历时期的矿税征收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陈增即是一例),有两个原因:其一,这笔税收并不是纳入国库,而是充当万历的私房钱;其二,负责征税的不是国家官吏,而是万历指派的宫中太监 。这些人一旦有了鱼肉民间的机会,很少没有无所不用其极的 。在明朝高级官员中,李三才最早意识到征收矿税将会带来的恶果 。
文章插图
他很自然地向万历上奏章,要求停止这种短视行为 。这类奏章,前后一共有十余道之多 。一开始,他还用委婉的言词给万历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可万历根本不理 。后来,李三才急了,奏章里的火药味便越来越浓 。比如其中一道奏章中说:“奈何陛下欲崇聚财贿,而不使小民享升斗之需……自古未有朝廷之政令、天下之情形一至于斯,而可幸无乱者 。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 。”在另一封奏章里,李三才骂得更厉害:皇上你每回征税,都说宫里太穷,你所说的太穷,不过是黄金没有堆满地,珠玉没有垒齐天罢了 。你这样乱搞,官员只有请求罢免,百姓只有去死,到时候天下就会大乱了,你为什么还不醒悟还不警惕呢?你不要认为我危言耸听,若真的到了那般田地,皇上你该怎么办呢?李三才毫不留情,可万历却采取鸵鸟政策,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
最后说有污点 。魏忠贤上台后,对以清流派为主的东林党人大肆清洗,从肉体上消灭之,从精神上抹黑之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还编了个《东林点将录》,以梁山好汉来对应东林党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已经去世的李三才,被称为“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究其实,李三才虽然与东林党精神领袖顾宪成关系很铁,但严格说来,他并不是东林党人 。不过,在阉党专政时期,与东林有染就是历史不清白 。但是,这里说的李三才有污点,乃指其经济上不清白 。尽管李三才并不以贪墨著称,但他家境甚是富有,据说其家财价值白银470万两,大略相当于天启时期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纵使李三才的父亲是商人,也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银子 。李三才至少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嫌疑 。
推荐阅读
- 曹操为什么那么多儿子?曹操的儿子都有谁_1
- 朱元璋封的藩王?明朝朱元璋分封藩王
- 明朝最有骨气的朝代?明朝很有骨气
- 曹操是真喜欢关羽?曹操为何如此喜爱关羽_2
- 李林甫为什么推荐安禄山?杜甫被安禄山俘虏
- 曹操为什么灭不了孙权?没有称帝的是曹操孙权刘备曹丕
- 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意思?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描写的是
- 明朝的监察机构?明代监狱和苏三监狱
- 朱元璋反贪有没有用?朱元璋反贪为什么没用
- 刘邦败给了谁?刘邦为什么最后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