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功的人,是善于“利用”别人的人

【真正成功的人,是善于“利用”别人的人】01

时事批评家李敖说过:“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 。”
诚然,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不同的角色里,也会遇到不同的人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拉你一把,但是总有一些人,会和你结伴而行 。
有道是,独木不成林,孤掌难鸣 。
学会与人打交道,从别人的身上获得“养分”,你就会鹤立鸡群 。
真正成功的人,是善于“利用”别人的人

文章插图
 
02
利用别人的智慧,做人聪明 。
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天才少年,十五岁就当上了代理宰相 。
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派人去楚国打听情况 。
原来,少年每次处理事务,都会请五位老人,二十位壮士坐在一起商议 。等大家都提出建议之后,他再做决断 。
孔子对少年大家赞赏,说:“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起固免矣 。”
有了一群人的智慧,治理天下,就绰绰有余了 。这就是汇集民智的结果啊 。
自古以来,但凡能够创造盛世的人,手下都有一群贤明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盛世就是昙花一现 。
生活中,有十万个为什么,因此我们常常需要十万个人来解答 。这样的话,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
03
利用别人的金钱,借鸡生蛋 。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岛上,住着一群非常贫穷的人,他们靠种芋头为生 。
有好心人,送了谷种到岛上,建议大家种水稻,改变生活状况 。前提是,等秋天收获之后,要归还两倍的谷子 。
大多数的人,都拒绝了,因为条件太不公平了 。只有两个人接下了谷种,忍住了饥饿,熬过了春天和夏天,迎来了秋天的收获 。从此,他们变成了富人 。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有了一万颗子的收入,为什么不可以还给别人两颗子呢?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总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单凭你的能力,是不能抵达理想的 。如果你获得了第一桶金,就不一样了 。哪怕这一桶金是借来的,也没有关系 。
人就是这样,总是怕好了别人,总以为富人就应该送钱给自己 。从来没有想过,富人的钱,也是劳动所得,富人希望钱 变成资本,而不是穷人手里的“嗟来之食” 。
人穷时,应该顺着富人的真实想法去做,这样的话,谁都不会吃亏,并且你可以从中获得回报 。
真正成功的人,是善于“利用”别人的人

文章插图
 
04
利用别人的人脉,树下乘凉 。
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现实告诉你,并不是谁,都能遇到大树 。就像“动物世界”里说的,每个动物都有不同的地盘,不容侵犯 。
为了站在别人的大树下,你就必须学会讨好别人,拉拢别人 。
比方说,你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了新的朋友,办成了某件事;当你到一个新单位的时候,主动请上司吃顿饭,表示友好 。
“150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顶多能够和150个人很友好,多了就会变得平淡,慢慢疏远 。如果你把这150个人理应好了,那么他们的亲戚朋友,也会在某个时候,成为你的贵人 。
一棵大树,之所以能够枝繁叶茂,是因为根系很大 。也就是说,你越要办成大事,越要汇聚人脉,让自己的事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你的圈子,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直呈“几何倍数”增长的 。
05
利用别人的批评,及时止损 。
春秋时,子路做了地方官,组织百姓疏通沟渠 。因为百姓工作辛苦,子路走到工地上,发给大家一些饭和水 。
孔子知道后,严厉批评:“发放工钱和食物,这是国君应该做的事情,你越俎代庖,可以让自己获得美名,但是国君会因此失去美名 。在爱民之前,你应该汇报 。否则,会被国君治罪 。”
还有一次,子路想放弃古代的礼仪,让百姓接受他制定的礼节、规矩 。
孔子想了想,没有直接批评子路,而是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东夷人,看到一个失去丈夫的可怜的女子,就给她安排了帮忙的男子,但是他们不能结婚,被人指指点点;有一个苍梧人,娶了一个美貌的妻子,后来把妻子让给了哥哥,礼让的‘德行’,其实是一种恶 。”
礼仪要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体现“美德”,如果被曲解了,会带来灾祸,闹出笑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