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残暴为什么没有灭亡?明末大屠杀

【朱棣残暴为什么没有灭亡?明末大屠杀】自朱元璋打下天下,朱氏一族就走进了中国历史王族舞台 。朱姓王亲宗室异常的多 。当明末起义军四起之时 。王亲贵胄大量被屠杀明朝皇族的人数扩大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一省的财富都往往不足以养活他们 。而他们不仅不满足反而更加的各种巧取豪夺,穷凶极恶,无恶不作,为非作歹 。因此,使原本负担很重的百姓更加的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李自成、张献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纵横大地之后,朱元璋的子孙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宴席被宣告永远终结 。而他们被屠戮的下场也是极为悲惨 。

朱棣残暴为什么没有灭亡?明末大屠杀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让我们先来看看皇族人口增长最快的山西 。明末山西有晋王、代王两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人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挥军进入山西,每到一地,首先捕杀皇族 。起义军陷山西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 。攻占汾阳后,也首先搜杀“宗绅”,以致“彼汾一方,几成罗刹鬼国” 。
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 。”这四百余人都是晋王一系的高级皇族 。接着,因为“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 。经过这两次杀戮,山西晋王宗室中的主要人物被杀殆尽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又攻取大同 。六天之内,代王朱传齐以下的四千多名诸王宗室皆被杀尽 。
其他郡王也几乎没有幸免:定陶王及其子效锋同赴井殉国,翟山王效钦、陵川王效铿等相继被拷掠至死,沈世子迪洪被执不知所终 。姜襄在启本中说:“云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居六日,屠戮将尽 。兼过天星、张天琳,百计搜查,几无噍类 。而素居州县潜匿乡村与逸出者,所存无几……”综计以上数次,李自成军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一万多人 。
朱棣残暴为什么没有灭亡?明末大屠杀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山西一省仅是缩影 。事实上,尽管李自成以“不嗜杀”闻名,但是他兵锋所过之处,那些朱姓王爷几乎没有活下来的: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攻占河南永宁,万安王朱采轻被捕捉,在西关被公开处死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攻占南阳,杀唐王朱聿莫于麒麟岗 。十二月,克禹州,徽王被杀,“其支属在禹者,凡十七家,及城陷,十七家皆及于难” 。镇国将军朱翊至向皇帝汇报此事说:“阖府宗仪,屠戮大半 。此受祸之极惨者也”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李自成破汝宁,祟王朱由贵及其世子诸王被杀于泌阳 。十二月,李自成军入荆州,湘阴王朱俨尹全家皆被诛 。崇祯十六年抵兰州,执肃王朱识锗,“宗人皆死”……而张献忠军本以玉石俱焚为特长,所过之处,诸王扫灭,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杀法上常有新创意 。崇祯十四年二月,他攻取了襄阳,执襄王朱翊铭于南城楼 。朱翊铭跪地乞生,张献忠赐给了他一杯酒,说:“吾欲借王头,使杨嗣昌以陷藩伏法 。”接着“杀之城上,焚城楼,投尸于火” 。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克武昌,俘获楚王朱华奎 。这次,他想出了一个新花样:“以便舆笼王沉西湖,遮其金数百车尽 。”宫殿楼阁近千间,“壮丽近于皇宫”的楚王府也被赴之一炬……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更阶层之最 。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 。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是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是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是拒不交待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是一样:一律诛灭 。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张献忠攻占常德,“荣王宗室殆尽” 。攻克重庆,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尽杀之” 。据有成都,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
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福王的下场 。万历皇帝以与民争利闻名史册,他派出大量矿使税临,四出搜刮,百姓有了灾荒,却舍不得拿出来钱来赈济 。然而小儿子福王朱常洵大婚时,万历皇帝一下子抛出三十万两的巨款;给朱常洵在洛阳所修的王府,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超过祖制规定的十倍 。朱常洵“就藩”时,万历一下子赐了上等良田四万顷 。有了这样巨大的财富和如此众多的特权,朱常洵还不满足 。他在洛阳,与民争利,“官校藐法,横于洛中”,中使四出,“驾贴捕民,格杀庄佃,所在骚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