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 日本文化史( 二 )


8.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曾经处于封建社会初期的武士阶级日益贫困,而以种地为生活来源的农民受商品经济的冲击,跌入贫困线以下,情况越来越糟 。18世纪初,日本社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遏制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 。他们鼓励节俭,抑制奢侈,拯救勇士,防止农村浪费 。但是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进入了分崩离析的时期,等待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进入新世纪 。
日本的历史并不是很短,在家永三郎先生的《日本文化史》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但彦博向家永三郎先生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告诉日本人民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更是让日本文化史成为一部提振日本人民信心的通俗读物 。那么,日本文化史做到了吗?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觉得这是一本薄薄的书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日本早期文化深受中国大唐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他们的文化中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印记 。但是,读完《日本文化史》,我不得不同意家永三郎的观点 。
如果按照原著的风格来还原家永三郎先生的论证过程,几乎就是在抄袭日本文化史 。在典型的日本文化风格中,如故事、杂文、俳句、浮世绘、日本庭院、茶道、歌舞伎等等,我们来选择故事和浮世绘,看看家永三郎先生是如何根据历史发展进程证明日本文化的延续性从未丧失的 。
事实上,对政治的讨论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
日本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形态是表面有绳纹的陶器,所以称为绳纹时期 。绳纹时期的文物以其独特的器物突出,新石器时代的日本文化非常本土 。而金属时代的文化代言人弥生时期出土的文物,有着明显的外来影响 。出生时期,中国秦汉时期,大量汉人为躲避战乱,漂洋过海来到岛国日本 。这些海外新移民把中原文化带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 。
日本文化起步不久,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冲击 。家永三郎先生从未想过否认这一点 。但他坚信中国文化的影响并没有阻断日本文化的延续,而支撑其论点的有力论据是《叶晚纪》,耗时400年,完成于8世纪末 。
《叶晚纪》一页
万叶集收集了4400多首诗 。但《万叶集》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用汉字创造了一个与汉字完全不同的方法假名 。这个笔名被日本人亲切地称为“万叶集笔名” 。在贵族社会,当人们使用叶晚的笔名时,他们简化了复杂的笔画,只用一部分汉字代替 。这就是片假名这个名字的由来,意思是“电影”不完整 。他们除了使用部分汉字的片假名之外,还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方法,即将整个汉字写成草书,现在就是这种假名变成了“平假名” 。
有了自己的文字,独特的日本文学风格的故事就诞生了 。竹取的故事是故事的鼻祖,随后的罗娃故事为玉金宝史无前例的长篇故事做了铺垫 。不过都是为了迎接日本文学巨著《源氏物语》而存在的 。《源氏物语》之所以能成为故事文学的一座高峰,是因为作者表达了对男女关系、生活技能、诗歌、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人生观,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状态的一个窗口 。高峰过后,必然会走下坡路 。杂文文学《徒然草》和日记文学《枕草子》迅速取代故事成为日本主流文学样式 。后来,俳句一度在文坛上独领风骚 。但故事从未退出日本文化史,出现在封建武士时期被称为军队故事的平家故事,以及江户时代创作并深受故事影响的浮世澡堂故事 。
如果说故事这种日本特有的文学风格能够证明日本文化的延续性从未丧失,那么日本绘画获得这样的荣誉也是有一些波折的 。
大和画是日本绘画的源头 。贵族的住宅生活少不了隔扇和屏风,隔扇和屏风上的画是大和画,所以大和画把隔扇画和屏风画分开 。这一时期大和画的代表作是《源氏物语画卷》,顾名思义就是用大和画把源氏物语的故事画在银幕上,让贵族们为自己的住宅增光添彩 。
将《源氏物语》搬上银幕并不能证明大和绘画与《物语》具有同等的文化地位 。11世纪,前往中国的日本人将绘有大和画的扇子带到中国大陆,受到中国文人的称赞 。自觉意识到自己在世界历史中处于落后地位,日本人终于对日本文化的独立性有了强烈的信心 。以此为契机,日本绘画逐渐以独特的方式成长起来,进入了以德川家康为主角的江户时代 。日本最引以为傲的文化产品出现了,浮世绘 。“浮世绘”是现代人风俗的意思 。浮世绘是用大和画的风格来反映江户时代的人们的风俗 。为了表现与大和绘画的传承关系,浮世绘经常在绘画中表现歌舞伎 。浮世绘完成后,要与图文并茂的历史题材长篇书籍相结合,形成一种大众化的娱乐产品,叫做“草双纸” 。大规模印刷的要求促使这一时期的浮世绘在技法上更加精良,色彩上更加鲜艳 。此外,还出现了一批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浮世绘画家,如铃木春信、北川格模、葛石北斋、安藤广重等 。他们的贡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批信息资源 。荷兰画家梵高生前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深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