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钱人?明代商人沈万三

还不知道:刘瑾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了一个排行榜,名为"一千年来最富的五十人" 。在这份镶满黄金的排行榜上,中国有六人上榜: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宋子文 。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上榜并不令人意外,这两人毕竟统治着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帝国 。而和珅和伍秉鉴,一个是清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另一个是鼎鼎大名的"广州十三行"中的巨擘,上榜也在情理之中 。宋子文更不必说,民国政府的"国舅爷"兼"财神爷",不是首富简直说不过去 。
其中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明朝的这位大太监,刘瑾 。

明末有钱人?明代商人沈万三

文章插图
说起明朝的首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元末明初的传奇富商沈万三 。这位据说家中藏有聚宝盆的豪商,不仅一手创造了周庄,还留下了许多关于他巨大家产的传说 。他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的种种故事,现在仍然被老百姓津津乐道 。
沈万三究竟有多少财产,现在已不可考 。不过,与这位刘公公比起来,沈万三很有可能只是个弟弟 。
明史中,对刘瑾具体聚敛了多少财富并无详载 。但据明朝官员笔记《继世纪闻》、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和夏燮所著的《明通鉴》等史料记录,刘瑾财富的最小数额也在"金银数百万,珍宝无算"这个级别上 。
这个数额,看起来与身家上亿的和中堂相差甚多,但在刘瑾发迹的正德年间,明朝政府的全年财政收入最多也不超过两百万两白银 。由此看来,刘瑾所得,至少是全国财政收入的数倍以上,真正是富可敌国 。
值得注意的是,刘瑾自得势到覆灭,为时仅仅四年多而已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聚敛起如此巨大的身家,刘瑾可称得上"生财有道" 。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富得流油的刘公公,究竟是如何搜刮出这么大一笔财富的呢?
官不聊生
在去年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个很妙的词汇:官不聊生,很恰当的描绘出了在反腐浪潮中个别干部战战兢兢的心态 。
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创作,而刘公公却切实的做到了 。
当然,他所造成的"官不聊生",可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真的冲着要命去的 。
明史中有记载,在刘瑾所掌握的东厂和西厂两个特务机构里,刑罚花样百出,时时更新 。其中很有名的一项大刑,就是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巨型大枷,无论身体素质多好的人,只要戴上这东西,就"不数日辄死",效率可观 。
明末有钱人?明代商人沈万三

文章插图
正德年间的一个夏天,户科给事中安奎、御史张彧出京盘查各地钱粮,回京时刘瑾向两人索贿,但两人给出的"红包"让刘公公非常不满,于是,这两位官员就被上了这一百五十斤大枷,拘在公生门外示众,若不是天降大雨,这两位很有可能当场就被晒死在紫禁城外 。
在这件事中,揭示了刘瑾敛财的最大来源,那就是"索贿" 。
在古代官员的腐败案件中,除了贪污公帑之外,向来是以"受贿"为主 。毕竟官员都是读书人出身,虽然往往是"君子爱财、取之非道",但到底还是要做的隐蔽些 。
但这位刘公公却全然没有这些不好意思 。
正德元年,刘瑾刚刚得势时,就向进京朝觐的各省三司官员公然索贿,每人最少一千两,最多的要到五千两;正德三年,各省三司官员再次入京朝觐,刘瑾变本加厉,要求各省布政司衙门各送白银两万两 。按照明朝官员俸禄成例,一省布政使的俸禄折算白银每年大约只有不到三百两,两万两白银算的上是天文数字 。
于是,许多官员没有办法,只能向京城的宗室、富商等借贷,才能勉强应付过去 。
明末有钱人?明代商人沈万三

文章插图
刘瑾对地方官如此,对京官自然也不放过 。前文提到的安奎、张彧两位官员只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 。
刘瑾当政期间,只要京官出京办事,回来后必得向刘瑾行贿,若有不服从的,刘瑾便百般整治 。
据明史记载,当时的右副都御史冒政为官清廉,在一次出巡宁夏后不向刘瑾纳贿,刘瑾便将其逮捕下狱,罚俸3000石,直到刘瑾倒台后才得以复职 。
在这种环境下,京城官员自然是战战兢兢,外出公干竟然成了倒霉差事 。正德二年,兵科给事中周钥出巡淮安,淮安知府赵俊承诺借给他一笔银两,好让他回京应付刘瑾 。但周钥离开前,赵俊又突然反悔,无计可施的周钥居然在回程途中自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