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是春天的诗吗?春天不是读书天整首诗
【春日是春天的诗吗?春天不是读书天整首诗】撰文 | 三书
01
一首生命的赞美诗
/ /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 /
如题 , 这是一首咏物诗 。
我们都见过杨柳 , 但若以文字来描述 , 却会忽然感到困难 , 若以诗歌来吟咏 , 那就更觉无从下手 。即便与日常相伴的事物 , 比如一个苹果、一张木桌、一个杯子、一块捡来的石头 , 我们一旦凝视 , 它们会变得不同 , 变得陌生 。
而当人试图用语言去描述或吟咏物时 , 人与物便从彼此幽闭的状态 , 踏入了万有共存的神秘河流 , 人与物的关系也将重新建立 。
植物学知识对于咏柳没多大意义 。是落叶乔木还是灌木 , 有什么经济用途 , 甚至枝叶细长下垂等性状 , 皆属认知层面的柳 。我们平日在河边看到垂柳 , 或窗外柳丝飘拂 , 柳和我们的关系是审美而非认知的 。
咏物诗所咏的就是人对物的审美感觉 。感觉本身微妙抽象 , 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 则往往不借助比喻 。贺知章在《咏柳》中全用比喻 , 而且是隐喻 , 这些隐喻是否巧妙 , 我们略作剖析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乍看以“碧玉”比柳色 , 但“妆成”又在暗示柳树像一个人 。其实我们一读就想到“小家碧玉” 。南朝乐府有《碧玉歌》 , 梁元帝萧绎的《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 , 从那时起 , “碧玉”就是小户人家少女的代名词了 。此句则既写柳色 , 又隐喻早春的垂柳像一位清纯的少女 。
第二句仍用隐喻 。“万条垂下绿丝绦” , 摹状柳的葱茏之态 , 并呈现出色泽和质感 。绿丝绦 , 即柳条纤长柔软 , 如丝带冉冉 。从第一句到第二句 , 视角由远及近 , 色泽从碧玉到绿丝绦 , 更加具体细腻了 。
再看柳叶 , 细细尖尖 , 真像用剪刀片片裁出 。被谁裁出?当然是造物主 。但诗人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 似剪刀 , 此处既保留了造物的神秘 , 同时也是对自然的赞美 。
此诗遣词造句恰如垂柳 , 清新温柔 , 全是赞美:赞美柳色 , 赞美柳条 , 赞美二月 , 赞美春风 。诗人以这些赞美 , 最终赞美了生命 , 赞美了语言和诗 。
若以现代的怀疑精神审视 , 碧玉、剪刀之类的比喻 , 或嫌过于拟人化 。柳树作为物的存在 , 在诗中被拟人化地取代了 , 即诗人所咏之柳只不过是人的自我投射 , 而并非独立实在的柳树自身 。
文章插图
王翚(清)《柳岸江洲图》
02
在欲辨与忘言之间
/ /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 /
这首诗几乎人人能诵 , 如果问杜甫在诗中想说什么 , 或曰诗意何在 , 恐怕十个人中有十一个不知道 。撇开生搬硬套的传记解读 , 也许一百个人中有几个会说 , 写的是诗人在那一刻感悟到的世界 。
世界由时间和空间构成 , 感悟是生命的忘言状态 , “那一刻感悟到的世界” , 这句话比较接近诗的本意 。诗人的欲辨已忘言 , 其实已体现在题目中 , “绝句”作为诗体仅具结构意义 , 内容上相当于无题 。
绝句结构本身就是内容 , 即由四句诗截取的时空点 , 或世界的一个切片 。诗人在此感悟到的 , 就是那突然敞开的时空:广袤、完满、自足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有过类似生活经验或对语言本身敏感的人 , 读到这句立刻就感到欢喜 。黄鹂 , 翠柳 , 颜色相互辉映 , 春光明媚 。黄鹂叫声清脆 , 且鸣翠柳 , 更觉勃勃生机 。视觉听觉体验 , 又触动着深层的生命意识 。
不论写诗还是读诗 , 真正的触动并非来自表面经验 , 而是说不清的深层直觉 , 类似一种集体无意识 。比方在夜里听到狗吠 , 我们心里立刻被唤起的那种感觉 , 早已遗忘的远古记忆 。
推荐阅读
- 曹操第一个被杀的儿子?曹操的孙子死了 司马懿还是没死
- 春天到了,海棠花开出来美丽的花,春天来了,海棠花开出了美丽的花,与它的美丽相比-
- 明朝沈万三到底有多少钱?沈万三是哪个朝代的首富_1
- 抖音《孤芳自赏》原唱是谁?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是什么意思?
- 2020年王者荣耀周年庆是几号?
- 投档线、提档线、录取线有何不同? 提档线是什么意思
- 中国南北分界线到底应该在哪 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是
- 最美的花是什么花?荼蘼花的传说
- 有一首一半一半的诗?一半一半是什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