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是春天的诗吗?春天不是读书天整首诗( 二 )
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起句曰:“风吹柳花满店香” , 同样 , 柳花的飘飞和香气 , 唤起的也是深层的生命意识:春天的美好 , 离别的忧伤 , 东风像是为人送行 , 满店的花香都在挽留……诸多感觉叠加的流动状态 , 也才是我们的真实存在 。
再说“两个黄鹂” , 为什么是两个?一个行不 , 三个呢?想想看 , 如果只有一个黄鹂 , 那叫声不免有些孤单 , 而三个又嫌吵闹了点儿 。鸟儿本身也总成双成对地出现 , 在事实和诗意层面上 , 两个黄鹂都是一种必然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明朗又洁净 。曾见过一只白鹭飞上并不怎么蓝的天空 , 当时心中感到莫名的震动 , 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 那该有多么壮观!
“窗含西岭千秋雪” , 时节虽至春末夏初 , 西山岭上仍覆着白雪 。“含”字将雪山拉近 , 千秋雪仿佛永恒 , 嵌在窗的静止之中 。“门泊东吴万里船” , 铺开空间的广袤 , 从东吴到西蜀 , 万里之远系于一船 。除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 , 值得玩味的还有窗与门 , 从窗看出去是时间 , 由门进出的则是空间 。
四句诗在语言上呈现出对称与秩序:两个黄鹂与一行白鹭 , 翠柳与青天 , 窗与门 , 西岭与东吴 , 千秋雪与万里船 。每句单独的诗 , 像一个个平行独立的世界 , 拼贴出诗人感悟到的时空图景 。诗人貌似不存在 , 实则无处不在 , 看似自然而然的风景 , 无不藏着他的审美与觉知 。诗人的观看并非摄像机随意摄录 , 而是选择了承载其生命能量的事物 , 并以情感逻辑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
就生命与语言的关联而言 , 这首诗像一个谜 。作为读者 , 我们只有说“不是”的自由 , 因为没有谜底 。每个人以及宇宙万物 , 乃至语言本身 , 本质上都仍然是个谜 。
![春日是春天的诗吗?春天不是读书天整首诗](http://img.jiangsulong.com/220611/114J43F1-1.jpg)
文章插图
弘仁(清)《 雨余柳色图》
03
听唱新翻杨柳枝
/ /
《杨柳枝词》刘禹锡春江一曲柳千条 ,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 恨无消息到今朝 。
/ /
折柳赠别在汉代已蔚然成风 , 汉乐府有《折杨柳》 , 托意杨柳以写离情 , 兼或感叹世事盛衰 。寓意大致有三:柳谐音“留” , 表示挽留;杨柳依依 , 态若惜别;柳随插随活 , 希望行人在外也能随遇而安 。那时河畔道旁多植柳树 , 且柳条纤弱容易攀折 , 折柳赠别便成了风俗 。
唐代文人多以七言绝句唱《杨柳枝词》(亦作《杨柳枝》) , 内容虽仍以咏柳或惜别为主 , 但曲调已在隋唐时翻新 。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杨柳枝词》 , 刘作九首 , 白作八首 。自刘、白而下 , 唐人作《杨柳枝》数十首 , 与《渔父词》、《浪淘沙》诸调 , 皆载入诗集 , 亦可见诗与词嬗变过渡在此数调 。
读这首诗 , 几乎能听到乐器或声音的伴奏 , 读着读着 , 诗句自己就唱了起来 。刘禹锡在放逐南方期间 , 大量创作《竹枝词》和《踏歌词》 , 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相比之下 , 晚年创作于两京的《杨柳枝词》 , 歌词明显雅化为文人诗 , 但民歌清新淳朴的气质 , 以及作为歌唱的声音节奏 , 仍保留在诗的语感中 。
此诗内容简单 , 但经典唯美 。每个词都像汉语中一个活的隐喻 , 承载着一个典故、一段回忆 。春江 , 一曲 , 柳千条 , 二十年 , 旧板桥……这些词本身美 , 且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
“曾与美人桥上别 , 恨无消息到今朝” , 柳年年绿 , 年年替人回忆 。二十年前板桥别离 , 而今春江一曲 , 思念与憾恨 , 都被柳丝激活 , 一条条绿起来 , 一条条挂下来 。
显然 , 此诗并非单纯咏物 , 实乃托柳以写别后离情 。刘禹锡《杨柳枝词》另有一首写离别之时:
推荐阅读
- 曹操第一个被杀的儿子?曹操的孙子死了 司马懿还是没死
- 春天到了,海棠花开出来美丽的花,春天来了,海棠花开出了美丽的花,与它的美丽相比-
- 明朝沈万三到底有多少钱?沈万三是哪个朝代的首富_1
- 抖音《孤芳自赏》原唱是谁?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是什么意思?
- 2020年王者荣耀周年庆是几号?
- 投档线、提档线、录取线有何不同? 提档线是什么意思
- 中国南北分界线到底应该在哪 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是
- 最美的花是什么花?荼蘼花的传说
- 有一首一半一半的诗?一半一半是什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