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的佳句赏析?晋祠文章赏析
1.高分悬赏求梁衡《晋祠》全文的修辞分析
梁衡写的《晋祠》一文,首次发表于1982年4月14日的《光明日报》,紧接着被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编,后又节选于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修),都是作为说明文的范文编入的 。
笔者先后两次分别给初三和高一学生讲授本文,感受颇深 。全文运用描摹手法,尤其是文章前一部分,介绍晋祠的自然环境,遣词造句,绘形状神,以比喻为主的多种修辞手法和叠词的运用,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文章内容生动、具体,形神兼备,音韵和谐,给人以明晰、深刻的印象 。
特点一,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具有了铿锵和谐的音韵美,具体可感的形象美,多姿多彩、活灵活现的神态美,而且灵活多变,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恰到好处 。归纳起来,有4种形式:其一,形容词重叠加“的”字的“的”字结构,如“巍巍的”、“长长的”、“青青的”、“清清的”等,或描写山的雄伟高大,或描写山的绵延不绝,或描写树枝的苍翠,或描写流水的清澈,都熨贴自然,准确得当 。其二,数词“一”加量词重叠的形式,如“一簇簇”,说明唐槐枝条的浓密;“一缕缕”说明被缓慢流淌的溪水拉扯成丝的草蔓的柔软;“一条条”说明“大飘带”的形如条幅 。另外,还有“一圈一圈”,说明左扭柏纹丝不乱的纹理 。同时,又都有迭加、反复、绵绵不断之意 。其三,动词、形容词、副词重叠充当谓语或状语,如“石间细流脉脉”中的“脉脉”,是形容词重叠充作谓语,表示流淌的溪水声音细微,速度缓慢 。“林中碧波闪闪”中的“闪闪”是动词重叠当谓语,说明波光潋滟,忽明忽暗 。“历历”、“冉冉”是副词重叠作状语,状写水的清澈见底和“飘带”的柔软不断 。其四,名词和拟声词的重叠,如“日日夜夜”、“叮叮咚咚”,分别描写了细流昼夜不息的永恒魅力和悦耳动听的叮咚之声,真是绘形摹声,臻于尽美 。
特点二,形象传神的比喻和众多修辞手法的运用 。《晋祠》一文描写晋祠的风光美,比喻修辞的运用有10多处,而且各尽其妙 。归纳为两种类型:
首先是明喻 。作者用“如、有如、又如、像、又似”等作喻词,共有10处 。如用“屏障”、“伸开的两臂”来比喻雄伟而又连绵不断的山峦;写树,用“老妪负水”比喻树的弯曲于地;写水,用“如线如缕”、“如锦如缎”比喻流水的细柔和波光闪烁;写左扭柏的挺拔和纹丝不乱的纹理,用“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如此俯拾即是,生动、具体,怎能不给读者留下明晰深刻的印象呢?
其次是暗喻 。作者用“织成”、“不愧为”表明比喻,文中只有两处,尤以“……织成……”句为妙,全句是一个由因果关系、顺承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通过比喻,“大飘带”的既轻又柔得以充分表现,给人以伸手可摸、投足可感的印象 。末句用“明珠”喻晋祠,总结全文,又极尽歌颂和热爱之意 。
另外,《晋祠》一文又将排比、对偶、拟人、引用等众多修辞手法配合使用,把晋祠风光写得玲珑剔透,形象温润,宛如碧玉 。
特点三,长短错落、骈散相间的句式,使得《晋祠》一文辞采华丽、韵致朗朗,具有无可辩驳的语言美 。
如写晋祠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既用排比句,又用对偶句,长短错落,整散有致,实有汉赋遗韵 。又如写晋祠的水,从“多、清、静、柔”的4字罗列,到“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的排句对仗,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 。
总之,由于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贴身的体验为依托,抓住了“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又善于描摹,把晋祠的自然美很好地再现于读者的面前 。
2.晋祠难老泉下侧的“不系舟”和中流砥柱有何传说
名为不系舟的小型石坊是1930年所建,当年冯玉祥将军曾 为不系舟题匾书联,可惜已不存 。
“不系舟”典出《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 。意指 不拴缆绳之船,逍遥自在,令人神往 。
南边曲桥一围,方便了游 人戏水 。而北边这道南北走向的石堤旁的“中流砥柱”则包含 着一段异常沉重的往事 。
相传北宋年间,晋祠一带时有干旱,晋 祠南北两村常为争水而械斗,甚至闹出人命 。于是官府出面调 解,但调解的方法却十分荒唐而残忍 。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屏蔽你的人直接删除?屏蔽我朋友圈的人一律删除
- 文心的作者是?文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_1
- 有关白杨的诗句?歌颂白杨的诗
- 埃及发现木乃伊?埃及新出土的木乃伊
- 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古有曹植七步成诗
- 夏商周,春秋战国?夏商周的开国之君是谁
- 曹丕与曹植是同一个母亲吗?曹植和曹丕的父亲
- 有关宁静致远的事例?宁静以致远的事例
- 是的,我想你了,再重逢中?是的我想你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