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李健:再见,“男神”人设( 三 )


他心想:“如果有朝一日 , 我能像他们一样就好了 。 ”
回到学校后 , 李健和同班同学缪杰组成了一个组合 , 参加了那一年的校园歌手大赛 , 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
那时 , 因为吉他弹得好 , 在学校里 , 李健还常给不同的乐队伴奏 , 最多的时候 , 他同时担任了校内九个乐队的吉他手 。

李健旧照
也是在这一时期 , 他开始构建起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
1995年的暑假 , 李健没有回家 , 而是和学长卢庚戌一起 , 在清华大学的北门租了一间平房 , 从房间的门向外看去 , 是一整片麦田 。
当时 , 住在那一片房子里的 , 还有许多画家和诗人 , 每天早上 , 都会有人站在麦田边读诗、画画或者唱歌 。
那时 , 互联网的流量还没有在人们的生活中肆虐 , 麦田边没有人拍照发朋友圈、没有人直播、没有人带货 , 只有风轻轻吹过 。
在他们的影响下 , 李健开始读《梵高传》《麦田的守望者》 , 听窦唯、涅槃乐队 。 对于李健而言 , 比起学校 , 那片麦田更像是他的“乌托邦” , 承载了人生中最初的精神世界 。
后来 , 李健将那片麦田留在了自己的歌曲里 , 写出了歌曲《风吹麦浪》 。
这样的创作过程 , 在李健的音乐生涯中并不少见 。
比如有一年 , 李健去伊尔库茨克旅游 。
站在贝加尔湖旁边 , 望着蓝色的湖面 , 当场 , 李健就哼出了一段旋律 , 录在手机里 , 并在回家后写出了歌曲《贝加尔湖畔》 。
回头看 , 李健的大部分创作 , 都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 , 被“催化”而来 。 在他看来 , 创作并不应该是一件刻意的事情 , 而人生也不需要太用力 。
虽然喜欢音乐 , 但从清华毕业时 , 李健并没有打算成为一名歌手 , 实际上 , 刚毕业的那一年 , 李健心里并不清楚 , 自己未来应当从事什么行业 。
毕业之后 , 李健进入广电总局 , 成为了一名网络工程师 , 而他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十分简单——稳定且可以落户北京 。
那时的李健并不知道 , 在职场之中 , “稳定”一词也意味着一成不变 , 毫无新奇 , 以及日复一日 。
而就在这种一成不变之中 , 稳定 , 会成为最大的不稳定 。

李健旧照
初入职场时 , 李健的工作内容大部分是一些杂事——接人、复印材料、用暖壶打水 , 偶尔 , 还需要爬在电线杆上 , 替居民安装有线电视的信号放大器 。
他开始变得有些警觉:“这些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常常会给我带来沮丧感 , 时间久了 , 我又开始习惯了这种沮丧感” 。
那时李健常常坐在自己的工位上 , 看着办公桌上的本子发呆:“我可能熬个几十年 , 会变成我对面坐着的这个科长 , 或者是那个比较圆滑的处长 。 ”
这样的日子 , 李健过了两年 , 直到另一个选择 , 被推到他面前 。

李健旧照
接到卢庚戌电话那天 , 26岁的李健正在东北老家过年 。
电话那头 , 卢庚戌问他是否愿意与自己组成组合发行专辑 , 并告诉他 , 有一家名叫喜洋洋的经纪公司决定签下他们 , 且目前这家公司只签约了田震一个艺人 。
李健有些心动 , 过完年后 , 他与阔别已久的卢庚戌在北京相见 , 见面后 , 卢庚戌对李健提出了两点要求:
发型太土 , 要改 。
身材太胖 , 要减 。
稳定的工作 , 已经将曾经那个少年悄然而残酷地改变 。 而李健 , 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
他需要做一个决定了 。
在与经纪公司几轮交流过后 , 李健辞去了稳定的工作 , 正式以歌手的身份签约了唱片公司 , 与卢庚戌组成了组合“水木年华” 。

李健与卢庚戌
彼时 , 内地乐坛最火的组合莫过于羽泉——他们的音乐节奏更快 , 鼓点更足且充满热情 。 而相比较之下 , 水木年华写下的歌曲 , 大多都是以吉他为主的民谣歌曲 。
经纪公司希望他们在舞台上再酷炫一点——“你们要酷一点 , 在舞台上多跳跳” 。 并将他们的歌曲定义为“老狼、高晓松玩剩下的东西” 。
但实际上 , 李健并不擅长跳舞 , 每次他在台上试图做一些动作 , 便会四肢不协调 , 而对于自己创作的音乐 , 他也并不愿做太多妥协 。
最终 , 经纪公司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 替水木年华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一生有你》 ,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 在当年 , 这张专辑不仅获得了五白金的销量佳绩 , 还拿下了多项大奖 。
但随着水木年华的人气越来越高 , 李健却开始迷茫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