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为什么坚持抗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文天祥为什么坚持抗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文章插图
公元1283年1月9日,囚禁在元大都三年的文天祥,慨然赴死,从容就义 。
而三年前,文天祥的两个弟弟文璧和文璋却同时在惠州投降元军 。于是,这样一种“兄弟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的鲜明对比,引发了时人及后人的讥讽和责难 。
当时有人写诗嘲讽说:“江南见好说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 。可惜梅花如心事 ,南枝向暖北枝寒 。”
清朝的乾隆帝也为此愤然写道:“黄冠如愿转难评,莫若从容就义精 。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 。”
降元的文璧果真像乾隆所讲,死后无颜见文天祥吗?
其实,文天祥对其弟投降元军是赞同的 。

文天祥生于1236年6月6日,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人 。
1256年,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中进士,在集英殿廷试时,他以“法天不息”为主旨写成了《御试策》,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成为状元 。考官王应麟称赞:“是卷古谊若龟鉴 ,忠肝如铁石 。”
科考的辉煌,状元的名头,并没让文天祥仕途顺达,他刚介正洁,又“天性澹如”,常因正直敢言而被贬官还乡 。
几度沉浮,赋闲日长,他索性放浪形骸,在温柔乡里麻醉自己 。
1275年,忽必烈命伯颜担任最高统帅,率20万大军,打响了灭宋的最后一战 。谢太后下《哀痛诏》,号召起兵勤王,但无人响应 。
此前的“浪子”文天祥却挺身而出,扮演起了“补天”的角色 。
文天祥为什么坚持抗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文章插图
他变卖家产 ,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起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共赴国难 。他的朋友和幕僚劝阻他:“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
文天祥回答道:“吾亦知其然也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几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 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可保也 。”
当时文天祥的官职仅是江西提刑,比他官品高的比比皆是,但当南宋朝廷遭遇灭顶之灾时,这些人都“知其不可而不为” 。
唯有文天祥“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必败无疑,却义无反顾,以一介书生率军勤王 。
此后的七年,是文天祥几乎每时每刻面临死亡胁迫的7年 。身临死境自称达18次之多,可他却得以不死 。
文天祥预感到自己被俘,随即选择自杀,以求速死殉节,但未能如愿 。被俘后,他慷慨激昂,屡屡以求速死,然而也没有达成成仁之志 。
文天祥为什么坚持抗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文章插图
1279年底他被押送到大都,面对络绎前来劝降的前南宋皇帝、大臣及元朝高官显贵,文天祥同样言辞激烈,唯求速死 。
此后,元廷对文天祥冷处理,不再派人劝降 。
速死不成,求死不成,日久年深,最易改变人 。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慷慨”易,“从容”难!
文天祥在诗文中虽有意隐藏他对生的向往,但能看出他内心充满了对生的渴望 。
他在诗文中多次流露出“家山时人梦,妻子亦关情”的情感,他渴望着能与妻儿团聚,终老于故土 。
他多次表达“欲了男儿事,及无妻子情” 的决绝之情,他把这种亲情寄希望于“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 。
【文天祥为什么坚持抗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文天祥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有强烈的求生意识 。他渴望着和亲人团聚在一起,终老于世外桃源般的故土,做一位有清白节操的遗民 。

文天祥本能“黄冠归故乡”,不做元朝的高官,只做一位有清白节操的遗民 。
忽必烈有意放过他,留梦炎和麦术丁认为不能放虎归山,正是他俩的阻挠,文天祥未能获释 。
此时,文天祥的“死”和“不死”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了 。
江南士人都期待他早日以死殉国 。
文天祥为什么坚持抗元?文天祥宁死不降元

文章插图
好友汪元量到狱中探视文天祥,“且勉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 。
好友王炎午唯恐他“日久月积,志消气馁,不陵亦陵,岂不惜哉!”,写了篇《生祭文丞相文》,督促文天祥早些以死殉节:
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科第郊、祁,斯文不朽,可死 。丧父,受公卿祖奠之荣,奉母,极东西迎养之乐,为子孝,可死 。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 。仗义勤王,使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 。华元踉跄,子胥脱走,丞相自叙几死者数矣,诚有不幸,则国事未定,臣节未明 。鞠躬尽瘁,则诸葛矣;保捍闽、广,则田单即墨矣;倡义勇出,则颜平原、申包胥矣;虽举事率无所成,而大节亦已无愧,所欠一死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