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灞桥的诗句?关于灞桥折柳送别的诗( 四 )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 。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桥柳是谁的诗 是“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吧,出自韦应物《相和歌辞·相逢行》《相和歌辞·相逢行》唐 韦应物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 。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 。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 。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
6.灞桥的灞桥诗文
灞桥诗/李商隐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注释①灞桥:即诗中灞水桥,在长安东边,为旧时东巡洛阳的必经之路 。
②点行:按户口名册抽丁出征 。③华表:这里指路边的木柱,立于大道交衡 。
④东巡:指盛唐时皇帝巡游东都洛阳 。寂寞灞桥文/初国卿最早知道的灞桥是在明代吴伟的画作《灞桥风雪图》上和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中 。
画上的灞水迤逦着从远山层峦里流出,皑皑白雪、森森古木中,一人骑驴正从小桥上通过 。传奇中的故事讲霍小玉在灞桥上送文士李益,两人情意缠绵,难分难舍,最后折柳赠别,泪湿栏杆 。
吴伟的画意雅致而满蕴文气,汤显祖的传奇迷离而追魂摄魄 。风雪中的灞桥作为离别伤情的意象,从此让我难忘;后来又一直在古典诗词里折磨着我,那是一份难以释怀又无法与外人道也的感念 。
一正是飞花自在轻倩如梦的季节,参观完半坡遗址,即去灞桥 。旅行车从半坡到灞桥不过三、四公里的路程,但却走了近一个小时 。
那车时走时修,到了灞桥就真正抛锚了 。也好,车不催人,倒是有更多的时间来审视这处声名赫赫的胜迹 。
灞桥位于西安东十多公里处的灞河上,是东出西安的必经之地 。它西临浐水,东接骊山,东南边是广袤的白鹿原,北边是肥沃的渭河平川,东北边是沧桑的铜人原 。
《雍录》上说:“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 。”“峣”指陕西商县西北的峣关,也叫青泥关或蓝田关,为西安东南方一大门户;“潼”就是陕、晋、豫三省交会处的潼关 。
到灞桥这里才会看清,从西安来的公路过了灞桥之后就分为北、东、南三线,北线入陕北,东线达郑州,南线去商州、南阳和信阳 。这里自古是交通重镇,如今交通更是发达,108国道(与陇海铁路线平行)、310国道(西安至内蒙)和312国道(西安至上海),均在灞桥镇境内交会 。
另有三条高速公路通过灞桥,分别为连云港至新疆、西安至蓝田、西安至闫良,连接西临、西铜、西宝及咸阳国际机场专用线,是沟通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第三条大动脉 。陇海铁路和西康铁路跨河而过,并有四条铁路专用线可供使用 。
灞桥镇已成为陕西省米字型交通布局的中心点,可谓五湖三江,四通八达 。上得桥头,面对桥东的灞桥古镇,我倚桥而立,双手轻抚桥栏,思绪一下叠进古人的印痕里 。
霎那间我仿佛与走在灞桥上的所有古人撞了个满怀 。千年百年之前,他们在这座桥上观赏“灞陵风雪”的景致,衣袂飘飘,折柳相送;他们骑着大马或是蹇驴,带着胜利者的豪情与驴子背上的诗思从桥上走过;他们从中原经这里出使西域,在阳关月色下做着建功立业的大梦;他们还从这里东走中原,在清明上河图里览尽帝都繁华 。
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这里恢复了原有的寂寞,我却来了 。我不相信,这就是那座走天涯的断肠人相互面对的灞桥么?是李白那年年柳色总是不堪离离情伤的灞桥么?是从鹿门山出来的孟浩然在雪天骑驴赏梅的灞桥么?我深知,灞桥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颗砂粒上都凝聚了古人生离死别的声音与隐隐约约的哽咽,还有别意殷殷的叮嘱 。
灞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因为载不动那无数的伤心故事才变得如此寂寞、几度兴废?否则你不会成为伤情别离的绝唱 。天下别离一样苦,岂独灞桥?何止折柳?为什么单单由你代表了这样一个人世间最关情怀最是黯然和伤感的意象?你承载的情感真是太重太重!你所积淀的“灞”字文化也同样是太过于丰厚!灞河为长安八水之一,发源于秦岭蓝田县的蓝谷之中,汇纳于古代长安风景胜地——辋川西漳涧而北流,穿过灞陵原谷地,横贯长安东郊,西北流浐水汇入,又北流注入渭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