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话文? 语录体是什么


什么是白话文? 语录体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与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是用白话文写成的文章,也称文体写作 。那么白话更多的是书面语言而不是口语 。

文言文是古代的正统文体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以秦汉经典为范式,随着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书体 。在古代东汉以前,使用简牍、丝绸、帛作为文献载体,不可避免地要求文字简洁 。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纸张的使用得到普及,而随着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为白话文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
白话文是指一种“汉语书面语” 。它是在唐宋以来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最初仅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时期的剧本和小说,以及宋元以后的一些学术著作和公文 。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在全社会广泛使用 。
“白话文”的起源一般可以追溯到唐朝 。一些敦煌史料研究者“基本上承认变文是一种(白话)文学,承认变文是通俗(白话)小说的开端” 。
胡适说:“从初唐到晚唐,是一段逐渐白话文化的历史 。敦煌新史料为我增添了无数证据 。”为了确立“白话”的正宗书写地位,他极力寻找“历史依据” 。
因此,在他看来,“白话文学”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和以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出现的民间文学,与信息资源网的官方文学、寺庙文学相对立 。“一千八百年前,有人用白话文当书;一千年前,许多诗人用白话文写诗填词……”总之,在胡适看来,每个朝代都有“白话文”的存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白话文史” 。周作人认为“现在的白话文使用观念,只是从明末各种人的观念中的信息资源网络中诞生出来的 。”
古代文言文形式规范,用词相对统一 。然而,由于方言的差异,各地的白话差异很大,因此交流呈现出地域差异的特点 。
中国白话文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官话白话文(白静)、吴语白话文(苏白,如右图所示)、粤语白话文(白光)和白芸(明代官话中州白芸) 。除了以下四种,还有很多方言 。未能识别属于哪一种方言的人统称为“土白” 。我们生活中常说的白话文是指普通话的白话文 。
晚清文体改革可分为新文体、白话和通俗三个阶段 。晚清的“新体”是口语化的“通俗文言文”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就像是被小脚放大的“抄本” 。20世纪30年代,“通俗语言”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日趋成熟 。文字脱节,形式束缚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出来反对 。唐代韩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史称“八代之衰” 。八代:东汉、魏、金、宋、齐、梁、陈、隋 。骈文体发源于汉魏,成熟于南北朝,讲究对仗和节奏,四字六字交替,称为“四文六文” 。韩愈反对这种注重形式、羁绊思想的文体,主张接近口语和表达自由的古文,将文体还原到被骈文羁绊之前的时代,故称“古文运动” 。“古文”是有名的,“创新”其实也是 。
【什么是白话文? 语录体是什么】唐代,寺庙宣传佛教,用讲故事来吸引群众 。一边讲故事一边展示图片 。画面叫“变相”,说唱剧本叫“变文” 。有散文诗与散文交替,也有全部散文 。后人发展成鼓词和弹词 。这就是早期的白话文学 。
宋代“语录”是另一种早期白话文学 。起初,禅宗佛教徒用口语记录大师的演讲 。后来,程颢、程颐的师傅,宋代信息资源网的学者,也用口语记录了老师的评语 。“成绩单”是一种白话,带有不敢放太大脚的“半大脚”味道 。
宋元时期还有一个“花本” 。这是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书 。《华》是故事,《本》是原著,分为虚构和历史讲述两类 。前者多为白话短篇小说,后者则是接近文言文的长篇故事 。
《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等明清时期的张辉小说,都是用当时的白话文写成的,使得白话文在民间广为流传 。然而,当时的文学真实性仍然是文言文 。
清末戊戌变法期间,白话文得到自觉提倡,出现了被称为“新体”的“通俗文言文” 。比如黄遵宪在诗中引用俗语反对崇古 。他在1868年(同治七年)写的新诗,是文体解放的先驱:“我若用手写口,古人能持吗?也就是今天俗话说的,如果我出版了这个简编,五千年后,我会被这个古老的遗迹震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