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怎么写知识


如何撰写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怎么写知识

文章插图

杰出的
摘要
+
典型案例是对法律职业具有较强典型意义和较大社会影响的法律纠纷案件 。在许多法律中,法官在一定范围或公共秩序内被赋予自由裁量权,良好的风俗习惯可以作为判断标准 。如何把握自由裁量权的尺度和公序良俗,大多由法官自身的经验和认知来判断,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为了解决“同案不同判”的问题,颁布了同一国家的司法政策来指导案件 。典型案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案例 。简单介绍一下案件的基本情况 。突出典型案例事实,删除与典型性关系不大的事实 。第二,裁判的结果 。判决结果包括法院的推理部分和判决(或裁定)的裁判事项 。三是典型意义 。


蔡晓雪,一级高级法官,原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第三合议庭审判长,全国第一位审判专家,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 。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 。1979年9月考入安徽大学法律系,1983年7月大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3年8月至1987年6月,在铁路运输高等法院工作,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 。1987年6月至退休,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 。历任行政法院第三合议庭助理法官、审判员、审判长 。参与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意见(试行)》、《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行政诉讼撤回规定》、《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等重要行政诉讼司法解释 。3部专著;11位共同作者;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

写案例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合适的方式取决于写案例的目的 。写案例的目的不同,写的方式也不同 。
一、普法案例写作方式
为了向普通人普及法律知识,我们应该选择一种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
写这类案件,首先要选择老百姓经常接触到的案件,简要描述案件事实,用老百姓能看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规定的规则和原则讲清楚 。不要用晦涩的语言和不熟悉的方式来解释相关的规则和原则 。只有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懂,普法的效果才能实现 。否则,不会有预期的效果 。
我曾经读过一位老人写的关于回避制度的法律文章 。他选择的案例是婆媳纠纷,让儿子自己决定 。儿子作出裁决后,先是媳妇不满意 。儿媳说婆婆是儿子的母亲,于是求助婆婆婆婆婆婆不满意,说儿媳是儿子的妻子,儿子求助妻子 。所以他主张,只是因为儿子和婆婆之间的母子关系,儿子才有可能保护婆婆;儿媳是儿子的妻子,他们之间是夫妻关系,儿子可能会有保护儿媳的问题 。正因为他们之间存在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各方可能会对儿子的裁决不公平提出合理的质疑,因此难以说服各方 。如果让跟你婆婆没有利益关系的村长或者村党委书记来裁决,只要理由清楚,你婆婆一般不会提出异议,很容易接受裁决 。也就是说,由与纠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作出的裁决相对公平公正,当事人容易被说服 。这就是建立回避制度的必要性 。老人正是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解释了闪避系统的规则和功能,普通人都能理解 。这种写法律案例的方式会有很好的效果 。
需要注意的是,撰写普法案例时一定要避免违背常识和逻辑的情节 。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对促进法治将适得其反 。比如河南高价运输的案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最初宣传的目的是告知公民逃避高速公路通行费,如果是犯罪,将受到严惩 。本案中,两辆车载军用运输车在两个月内逃避了300多万元的高速公路费 。根据网友根据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计算,这两辆车一天24小时都在跑,与规定标准相差甚远 。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这种宣传不仅没有达到宣传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
二,教学案例的写作方法
教学案例一般是某一法律课程的辅助阅读材料,用于帮助理解相关法律课程的内容 。因此,教学案例是根据课程每章的每个知识点来选择的 。此类案例的内容均与知识点相关,与知识点无关的部分删除 。案件事实结束后,一般对于一两个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问题要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根据课本上的观点进行演示 。这类教学案例的事实比较简单,论证一般不超过教材内容,要求论证要点清晰、简洁、条理清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