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比烂片更可怕的,是烂片重映( 二 )


以至于到了后半段 , 很多观众无法理解 , 究竟是什么信念、哪些共同的三观 , 支撑着两人走了整整10年 。
一系列廉价的工业糖渣+老套的疼痛元素 , 堆砌出了再熟悉不过的青春片剧情 。 观众坐在椅子上看完开头 , 就能大致猜到接下来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
“看豆瓣原帖哭得不行 , 看电影让我觉得如坐针毡 。 ”“完全就是MV加PPT电影 , 剧情全靠旁白推动 , 演员台词功底都很差 。 ”
“土木工程大型劝退教育片 。 ” (注:片中男主学的是土木工程 , 没找到好工作 。 )
文中还有错别字 , 这是谈恋爱不好好读书的结果吗?/@猫眼电影
即使有了原型长帖加持、有《你好 , 旧时光》的导演沙漠亲自操刀、有莫文蔚的好歌《这世界那么多人》加成 , 这部在剧情上完全不合格的电影 , 分数才勉勉强强达到了及格线 。
这还没完 , 再给大家讲个恐怖故事:
《我要我们在一起》 , 已经算是“爱情×重映”这一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了 。
随便对比一下同期上映的青春片 , 它的表现竟然还“绰绰有余”——呼应当下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 也不过5.5分;另一部主打奇幻的青春片《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 , 只有4.5分 。
而打开各大购票平台的页面 , 你会发现在未来两个月的待重映影单里 , 还有很多因为观看人数不足 , 连评分都没有的“周年烂片”——
《魔法鼠乐园》《阿里巴巴与神灯》《小美人鱼的奇幻冒险》……
听都没听过?那就对了 。
这届观众 , 苦烂片久矣
“烂片重映” , 绝非孤例——事实上 , 没人能逃得过诡计多端的烂片宇宙:
因为换汤不换药的“校园青春疼痛”故事 , 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重映”循环 。
回顾近几年上映的青春片 , 似曾相识的俗套桥段与千篇一律的宣发文案 , 总能让大部分警觉的观众雷达作响:
《我要我们在一起》 , 男女主在中学时期一见倾心 , 用10年长跑对抗残酷现实;《你的婚礼》 , 男女主在中学时期双向奔赴 , 但15年虐恋难抵岁月漫长;《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 男女主在中学时期两情相悦 , 而多年感情“低估了时间和距离”……
当然了 , 主角具体怎么相爱、怎么难敌现实 , 本可以各有各的拍法 , 但这些电影就像套上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工业模板 , 沦为了一件件平庸的流水线产品 。
也难怪有观众吐槽:“几乎每一部校园爱情故事走到最后 , 都在重复《小时代》的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 。 ”
观众be like:为什么不干脆重映《小时代》?
一个比一个长的片名、一场比一场久的哭戏 , 一次比一次低的评分 , 不仅在重复印证“自古烂片出神曲”的定律 , 也在重复考验观众的智商与耐性 。
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映 , 不少饱受诟病的烂片 , 也开辟了全新的“宣发之路”:不少流量小生主演的影视作品 , 开始造起了“上映一周年”“杀青一周年”“开机一周年”的热搜——
不论你有没有看过这些作品 , 它们都会在各种“周年”来临之际 , 不容分说地霸占热榜 , 准时准点地映入你的眼帘 ,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部“豆瓣Top250”迎来了首映纪念日 , 如此阵仗 , 令人迷惑 。
也有人委屈:“烂片重映而已 , 大家又不是没看过烂片 , 至于骂这么狠吗?”
其实 , “烂片重映”之所以要再挨一波骂 , 归根结底 , 还是因为蹭了“重映”的热度 。
毕竟“重映”这个词在人们心中 , 默认指向的一直是高分佳片——《肖申克的救赎》的原著小说家史蒂芬·金 , 曾经在另一部作品中如此写道:
“电影《火爆浪子》刚刚上映 , 我觉得那部片子很幼稚 , 坐在那里看着那群少年唱歌跳舞 , 心思不知不觉溜出了电影院 。 如果要看写实的少年电影 , 我宁愿去看重映版的《黑板丛林》 。 ”
一提起电影重映 ,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阿凡达》《当幸福来敲门》之流 。
比起惨不忍睹的新片 , 人们宁愿再看一遍重映的老片——
这也说明在大部分人心中 , 不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可以拿来重映的 , 只有质量过硬的高分经典 , 才值得被人们一看再看 , 这不仅是在满足观众的鉴赏需求 , 也是对电影行业本身的尊重 。
因此 , 以往能够进行大规模重映的电影 , 要么是《庐山恋》《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样通过技术修复、“重见曙光”的经典老片 , 要么是《哈利·波特》《当幸福来敲门》这样脍炙人口、经得住票房和口碑考验的佳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