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的意义?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哪个朝代-

古人为什么要把所有财产交给嫡长子继承?从这点体现出古人的聪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 , 小编告诉你 。
古代男人身边往往有很多花花草草 , 身为皇帝更是多得数不过来 。妻妾多了 , 儿女自然也多 , 原本多子多孙是非常幸福的事 , 但是因为子女过多所引发的问题也不少 。普通百姓家一般有几个到十几个儿女 , 至于皇帝的子女有多少 , 可能他自己都记不清 。
这样一来 , 在分配财产的时候就会遇到诸多问题了 。不过古人还是非常聪明的 , 他们根据财产的分配特地设立了一套制度 , 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 这个制度彻底解决了分配难题 。说到这种继承制度 , 必须提到“宗法制” 。
宗法制是父系社会的制度演变而来的 , 刚开始建立这种制度 , 是为了让王族更方便分配权力 , 这种分配规则是按血缘关系来分配的 ,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执行世袭统治 。
这种制度把所有宗族和国家组织结合在一起 , 普遍适用于皇族和普通家族 。最早建立这种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贵族的政治特权 , 一旦执行该制度 , 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贵族的政治特权以及财产的集中性 , 而且减少了内部斗争的发生 , 更好的统治奴隶和普通平民 。
宗法制早在夏朝就已经确立了 , 周朝过后基本上得到健全 。在宗法制当中 , 宗族又细化为大小宗 , 区分大小宗并没有单一的方法 。
所谓的大宗 , 也就是在人际关系网当中 , 排在第一个的 , 其余的被称为小宗 。周朝为例 , 周天子是大宗 , 其他的诸侯都是小宗 , 但是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地盘内又是大宗 , 归他管辖的才是小宗 。
宗法制的执行让这些关系更容易区分 , 同时也容易维护贵族之间的继承秩序 , 制度的核心又是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地位 。
既然说是维护嫡长子的继承地位 , 也就说明家族的所有财产最终都归嫡长子子所有 。所谓的嫡子 , 就是家主和正室之间所生的孩子 , 而嫡长子 , 也就是家主和原配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家主和妾室之间所生的孩子则被称庶子或者别子 。
在宗法中 , 庶子一般是得不到财产的 , 如果嫡长子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继承 , 继承权将会交到嫡系当中的年龄第二的男子 。如果嫡系没有儿子 , 或者所有的嫡系都无法继承 , 家里的所有财产和地位 , 将会由最尊贵的妾室所出的儿子继承 。不管女子的身份有多尊贵 , 也不管是嫡出还是庶出 , 都无法享有继承权 。
【嫡长子继承制的意义?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哪个朝代-】不过庶子也并非一无所有 。很有可能会得到富庶的地方 , 或者被分到重要的领域 , 成为当地的大宗 , 他的所有财产继承顺序又按照正常的继承顺序 。从这个制度执行之后 , 基本上避免了家主去世之后 , 子女因为财产继承而发生争夺 。

嫡长子继承制的意义?嫡长子继承制始于哪个朝代-

文章插图
这个制度看似健全 , 实际上也有缺陷 , 立长不立贤 , 就会导致真正有才华的人施展不出来 。就算嫡长子再无能 , 其他人也没办法竞争上岗 , 这样往往会导致一个家族 , 甚至一个国家衰败 。
而且古代的宗法制还和分封制相互依托 , 周天子先把土地给了诸侯以后 , 诸侯再反过来执行各种义务 。可是把土地分给诸侯之后 , 天子手中的土地和财产就缩小了 , 开疆扩土的速度 , 往往比不上分封的速度 , 所以天子中的势力反而比诸侯手中的势力更低 。
时间长了 , 诸侯不但不再听天子的号令 , 和天子之间反而发生了很多战争 。
后来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 , 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种制度要求家主的财产不再由嫡长子一人继承 , 而是继承大部分 , 剩下一部分给其他子嗣 , 以此类推 。这么做表面是维护庶子的利益 , 实际上是在分化诸侯势力 , 诸侯的势力一代比一代弱 , 直到再也无法造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