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云深唯美诗句?云深的意思( 二 )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
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 。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
4.描写“云”的诗句
1.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
2.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3.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
4.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5.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
6.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7.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
8.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9.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
10.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1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1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1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1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7.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1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2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5.云字开头深结尾的诗句
1、云连京国深

王昌龄
《别刘諝》
2、云门隔岭深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
3、云山紫逻深

杜甫
《送贾阁老出汝州》
4、云何测广深

张说
《入海二首》
5、云藏古院深

陆游
《夜意》
6、云容薄更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