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说索额图?清朝姓索的大臣有谁

索额图是清朝重臣,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也是康熙内阁之一,如此受到器重的大臣,为何在后期惨遭处死呢?
按照辈分来讲,皇太子胤礽应该管当时的权臣索额图叫三姥爷——胤礽是索额图哥哥的女儿的儿子 。当然,索额图会全力以赴地支持自己的堂外孙胤礽 。

康熙为什么说索额图?清朝姓索的大臣有谁

文章插图
(图)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
为了除去权臣鳌拜,孝庄太皇太后于1665年选择索尼的长子、索额图的哥哥噶布喇的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 。1669年,索额图协助康熙皇帝除去了权臣鳌拜 。此后,智擒鳌拜立下赫赫战功的索额图也开始飞黄腾达:根据《圣祖御制文集?谕大学士索额图》记载,康熙皇帝谕索额图曰,“卿首膺机密之重,素著辅弼之猷”,授索额图国史院大学士;1670年11月,康熙皇帝改内三院为内阁,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任纂修《清世祖实录》总裁官;1672年《清世祖实录》编纂完毕,索额图加太子太保 。1674年,赫舍里氏皇后生皇二子胤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 。1675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 。
这个时候明珠因为主张撤藩,甚合康熙皇帝之意,又竭尽全力平定“三藩之乱”,所以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器重,1677年,明珠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开始入阁办事 。
其实,这个明珠也是一个好弄权术的人 。他与索额图同掌朝政,两个人因为在撤藩问题上主张不同而结怨 。最后双方相互倾轧,各结党羽 。
索额图自恃尊贵,盛气凌人,有不附己者辄加排斥,结果很多人都怕他 。明珠则表面谦和,“轻财好施,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谄之” 。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成年后的皇太子胤礽逐渐地向坏的方向转变 。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贪婪 。
皇太子胤礽使用的衣衾舆轿,比其他皇子的都要高贵,是近乎皇帝专用的明黄色,他的份例,也大大多于诸皇子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不但广收贿赂,而且私自动用大内的库银,又派人到全国各省收取官员的贿赂,还把外国使臣进贡的物品随意取用 。
第二,越权 。
皇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面前也敢辱骂大臣 。在他受命留守京城办理朝政期间,擅自做主将康熙皇帝已批交各部院衙门办理的事情进行修改,严重触犯了皇权 。
第三,没有同情心 。
康熙皇帝得病了,非常希望能从爱子的身上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安慰,不想从京中赶来的皇太子胤礽,对病中的父亲毫无体恤、忧戚之情 。
问题在于,这个皇太子胤礽为什么会变坏呢?是不是康熙皇帝自己给皇太子胤礽配备的老师不称职呢?
康熙皇帝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他认为,自己给皇太子胤礽配备的老师大部分都曾经担任自己的老师——称职,那是自己本人成长起来的经验证明了的 。那么,问题到底出自哪里呢?
康熙皇帝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康熙皇帝认为,皇太子胤礽的变化,来自周围侍从大臣的影响 。他深为忧虑,时时提防,只要他发现有人要讨好皇太子胤礽,便要严加制裁 。
1694年,在讨论奉先殿祭祀仪注时,礼部认为皇太子的拜褥应像皇帝一样,放置在殿门内,但康熙皇帝却要求放在殿门外 。礼部尚书沙穆哈为讨好胤礽,拐弯抹角地反对,建议把这条谕旨记入档案 。这下触怒了康熙皇帝,他认为沙穆哈居心叵测,另有所谋,立即将沙穆哈革职 。
1697年,内务府所属的一些低级官员私自到皇太子胤礽住处走动,而被康熙皇帝怀疑为悖乱,因而将他们监禁或处死 。而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议论,遂不胫而走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当时的康熙皇帝首先对索额图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训斥索额图的党羽说:“温待、额库礼,俱犯重罪流徙之人,因其年老,令回京师 。伊等应安静以养余年,伊乃与索额图结党,妄论国事,妄自犯尤 。”然后又训斥皇太子胤礽说:“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于法 。因此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所行不善,遂自此始 。”
1702年11月,康熙皇帝南巡,皇太子胤礽随驾,至德州,皇太子胤礽病重 。康熙皇帝留驻,召索额图自京师来德州侍皇太子胤礽疾 。皇太子胤礽久病不愈,康熙皇帝决定先行回京,留皇太子胤礽在德州调养 。皇太子胤礽在德州一月有余,与索额图朝夕相处,二人亲密无间,此后皇太子胤礽为恶日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