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张飞历史上是美男子吗

后世对张飞的了解,多半是从演义小说和戏剧中得来,如果要说历史上真实记载的张飞,那就不一定都清楚了 。不但不清楚,反而误解多多,比如他真实的形象和秉性,就很容易被《三国演义》误导,甚至就连他的名字,也多半没有弄清楚 。那么历史上真实张飞的英雄本色,又是什么样子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飞第一样因误导而受损的东西,就是他最基本的权利——姓名权 。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讲解张飞,首先当然要弄清楚他真实的名字是什么 。《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 。少与关羽俱事先主 。”这段史文告诉我们,张飞准确的名字是:名飞,字益德 。“益德”的益,是增益的益,收益的益,利益的益 。古人有名,还有字,两者的用途并不相同 。名是用来彼此相区别,张三李四,避免混淆 。而字,后世叫做表字,主要用途是在社交场合中显示礼貌 。大体的规矩是:称呼别人,一般要称他的表字,以示尊重 。称呼自己,则要称名,以示谦虚 。比如刘备在提到诸葛亮时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这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 。而诸葛亮向后主上奏《出师表》,开头就是“臣亮言”三个字,这见于《文选》卷三十七 。名和字,总有意义上的某种联系 。

张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张飞历史上是美男子吗

文章插图
张飞的益德,意思就是不断增加品德 。不断增加品德,将来就能腾飞,这正是当时儒家思想盛行的体现,完全是有密切联系的啊 。当时的人,用“德”字来取名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庞德、庞德公、刘玄德、曹孟德 。这实际上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盛行的折射和反映 。但是,张飞的名字,上千年之后却被人擅自改了 。是谁这样胆大呢?就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 。罗贯中大概以为,你张飞要飞,没翅膀怎么飞?看你二哥关羽,都有长羽毛的翅膀,你也应当有翅膀嘛!于是自作主张,把人家张飞的表字改了 。怎么改呢?改成羽翼的翼,意思也是翅膀,这不就同关羽的羽,配成了一对羽翼了吗?这样你们两个,既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也是刘备的一对翅膀 。所以《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就说:“姓张,名飞,字翼德 。”你会说了,那么这会不会是偶然的笔误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书中多次提到张飞的表字,都是羽翼的“翼”,可见绝非偶然,而是存心 。这样一改,不仅破坏了张飞原来名字的文化含金量,而且从此谬种流传,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三国迷 。弄得现今的游客,甚至还是很有文化的诗人,到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看到张飞塑像前面的说明牌上,按照史书写的是“字益德”,还说是没文化,写错了 。这里纠正谬种流传的名字,意图有二:一是为这位在咱们四川曾经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张飞张益德,正儿八经维护一回长期受损的姓名权;二是就从最基本的名字开始,好好认识一下真实张飞的英雄本色 。
罗贯中画蛇添足损害张飞知名度
张飞第二样因误导而受损的重要东西,是知名度 。
损害他知名度的,又是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 。那么罗贯中是怎样损害他知名度的呢?先来看看张飞“喝断长坂坡”的故事,这大概是张飞在一般读者心中最熟悉、最出彩的一段经历了 。那么在这段故事里,张飞有什么精彩表现,其中又有哪些内容是被扭曲了的呢?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记载,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张飞跟随刘备,经受了一场生死大考验 。当年九月,曹操出动大军,杀向南面荆州的首府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荆州,还要把寄居在此的死对头刘备,一并灭了 。荆州的行政长官刘琮,举手投降曹操,刘备仓皇向南撤退 。曹操立即抽调精锐骑兵跟踪追击,一天一夜急驰三百多里,终于在当阳(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城北的长坂坡,把刘备一行追到了 。虎将张飞,第一次独当一面大发虎威,就在长坂坡前 。而罗贯中损害他的知名度,也同他这场发威直接相关 。话说刘备在前面打马狂奔,张飞与二十名骑兵在后面掩护 。当时的长坂坡前,有一条河横断道路,虽然并不宽广,但是水深流急,难以涉水横渡 。刘备一行刚刚通过木桥,张飞即指挥手下健儿,把桥砍断拆毁 。等到曹军骑兵来到北岸的断桥头上时,已经无法过河 。张飞立马南岸,横长矛,睁双眼,高声发出流传青史的怒吼:“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这里的“身”字,乃是当时的习用语,意思就是“我” 。前面说了,当时称呼自己,照例是要称名,以示谦卑 。现今他称呼自己,不说张飞,而说张益德,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这是有意抬高自己,表示对敌人的藐视 。对朋友要尊重,对敌人要藐视,他是很有原则的 。他这一声怒吼发威,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史书说是:“敌皆无敢进者,故遂得免 。”刘备和诸葛亮一行,安然脱险,这是事实 。但是,把脱险的原因说成是“敌皆无敢进者”,就不免夸张了 。曹军对张飞的威名,确实是如雷贯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