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香港电影数十年的辉煌岁月中 , 仅仅存在了十年的新艺城 , 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 。
你有科技 , 我有神功 。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
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英雄本色》系列等经典影片 , 在10年中拿了5个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 巅峰时曾逼得邵氏和嘉禾两大巨头破天荒联手对抗 。
对于新艺城的成功 , 很多都会想到它的人才因素 , 因为当年的新艺城七怪 , 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泰迪罗宾、曾志伟 , 个个都是香港影坛的传奇人物 。
可是很多人会忽视其重要的物质基础 , 也就是新艺城背后的金主 , 为它提供资金支持的金公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
1979年 , 麦嘉、石天、黄百鸣三人联合创办了奋斗电影公司;成立一年仅拍了1部电影的奋斗 , 就被金公主院线的老板雷觉坤收编 , 加入成为金公主的子公司 , 更名新艺城 。新艺城是1980年9月正式成立(更名) , 到1990年宣布结业 , 整整辉煌了十年 。
那么 , 在新艺城的十年兴衰中 , 它的后台金主金公主做了什么 , 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金公主旗下包含金公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和新艺城影业等 , 另有专属院线 , 拥有丽声、乐声、凯声、新声、金鸿基等18家戏院 。
老板雷觉坤家族同时还是地产公司九龙建业的大股东 , 九龙巴士的股东 , 是真正的大富豪 。
很明显 , 电影和院线生意 , 除了更多的曝光 , 赚钱方面还是不如地产和交通运输这些传统家族生意 。 然而 , 雷氏在香港地产圈的规模一般 , 巴士运输在政府管控下也有发展的天花板 。 所以 , 锐意进取的富二代雷觉坤 , 还是对电影事业抱有极大热情的 。70年代 , 嘉禾在邵氏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起来 , 除了幸运的得到李小龙、许冠文和洪金宝等票房巨星之外 , 更重要的还是得到了院线的支持 。
当时邵氏旗下院线有16间电影院 , 嘉禾院线是19间电影院;雷觉坤收购了老牌的丽声院线 , 更名为金公主院线 , 旗下共有18间电影院 , 其中有一大半是自有 , 小半是加盟的 , 但实力已经可以抗衡邵氏和嘉禾两大巨头 。
只是 , 仅有院线没有电影 , 如同有锅没米 , 要向电影公司跪着赚钱 , 尴尬又被动 。如果手里有自己的电影公司 , 再加上院线的支持 , 就有锅又有米 , 可以自给自足了 。
老牌巨头邵氏就是自产自销的代表 , 自家公司出品的电影 , 基本可以满足自家院线每年的放映 。
可是 , 从零开始创办一家电影公司 , 不仅费时费力费钱 , 还有很高的专业门槛 。 收购一家现成的公司 , 给它投资 , 不仅没门槛 , 还快捷高效;于是雷老板找到了奋斗的麦嘉、石天、黄百鸣 , 扔出支票 , 转身把他们变成了新艺城三巨头 。
当时新艺城的股权构架是:石天和黄百鸣 , 分别占19%和9%;剩下的72%中 , 金公主占51%是最大股东 , 麦嘉49%是第二大股东 , 新艺城三巨头占股超过60% 。合作的基本模式就是 , 金公主投资 , 新艺城制作 , 最后按约定的比例分成;其中 , 金公主有院线的收益 , 还兼顾发行 , 最后还有扣除院线分成和发行成本之外的纯收益的分成 , 始终是拿最大头的 。
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 , 金公主给了新艺城最大的资金支持 , 更给了他们最大的创作空间 , 有完全的创作自由 。 也就是说 , 金公主只管投钱拿收益 , 新艺城拍什么 , 怎么拍 , 请谁来拍 , 金公主几乎一概不理 , 赚钱就行 。
推荐阅读
- 李湘|你眼中的过气演员,其实是商界大佬,这5位明星,个个身家过亿
- 爱情观|职场剧《请叫我总监》,老套的人设不俗的剧情,在笑中扶正爱情观
- 陈飞宇|身高超过185的12位男星,个个“鹤立鸡群”,不用偷偷塞内增高
- 芦田爱菜|大写的牛!别再说她长残了
- 蔡明|晚年颜值“逆天”的6位“奶奶级”演员,80岁狂甩蔡明等人一条街
- 齐衡|《知否》原著:齐衡才是真正的“祸水”,可怜嘉成县主被糟践至死
- 钻戒|朱之文准儿媳晒大钻戒,8个字看出女主的心态,网友:羡慕不已
- 杰森·莫玛|海王杰森莫玛新恋情!约会小10岁女神艾莎,网友:真的变成海王了
- 布拉德·皮特|58岁的布拉德·皮特风采不减,除了演员,他的第二身份更加厉害!
- 终结者|值得刷到老的九部萝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