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苏轼赏析?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

过庐山时,苏东坡立在船头,远望群山,追思过往,只见天色阴霾,峰峦间乱云腾涌,油然生出天地浩渺,人生代谢之感,情不自禁地对着庐山默祷起来 。恰好同宗老友苏坚,这时也遭贬谪,亦路经九江 。故人他乡相逢,山前小叙,感慨良深 。时至正午,浮云尽散,天色豁然晴朗,迎面众峰凛然,倚天无数青壁 。于是,这两位多难的老人脸上终于绽出一丝微笑 。分别时,苏东坡更作这首《归朝欢·和苏坚伯固》以赠:
我梦扁舟浮震泽 。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此生长接淅 。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 。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君才如梦得 。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

归朝欢苏轼赏析?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

文章插图
【归朝欢苏轼赏析?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绍圣元年(1094)七月,苏东坡因“讥斥先朝”的罪名,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安置 。与他阔别多年的苏坚——当时被任命澧阳(今湖南省澧县),于九江不期而遇 。《全宋词》收录此词题下亦有注云:“公尝有诗与苏伯固,其序曰:‘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其略曰:‘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横江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盖实梦也 。然公诗复云:‘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 。’”词则一改送别词往往借杨花芳草、雁阵西风来抒写凄婉悒恻之离别情怀的传统,给叙别词带入一股雄健之风,营造出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境界,表现出的浩逸襟怀 。事实上,整个词坛上这种风气的改观,也几乎是苏东坡以一己之力扭转过来 。
归朝欢苏轼赏析?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

文章插图
“归朝欢”这个词牌,最早应是见于《乐章集》,因此相传为北宋柳永创制 。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指返归朝廷时的欢快喜悦 。然而从唐代吴融《渚宫立春书怀》诗中:“向日心须在,归朝路欲迷”两句,以及到南宋时,因辛弃疾词有“菖蒲自照清溪绿”句,又称“菖蒲绿”以及“归田歌”来看,或者另有深意 。调以柳永《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为正体,共一百零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六仄韵 。此外,还有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一种变体,便以这首《归朝欢·和苏伯固》为代表 。
这首词既是赠人,也是赠己 。上阕,写自己与苏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可能是现实,也可能是梦境或者想象中事 。起首以“我梦扁舟浮震泽 。雪浪摇空千顷白”二句先远远宕开一笔,从梦游“震泽”着笔 。震泽者,太湖也 。远古时期,震泽地区为泻湖浅湾,“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沧海桑田,泥沙淤漫,堆积成陆,北濒太湖 。此外,“震”亦为六十四卦之一,《易·震》象曰“洊雷,震 。”谓连续打雷,乃为威震 。看来东坡是将宦海浮沉,隐于此一字之中 。天雷滚滚,千顷白浪翻空摇舞,词人却棹一叶之扁舟,倘徉于这云水之间,又好像那么从容自若 。这两句想落天外,动与静、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读来神气极旺 。因此上以“觉来”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时,虽然笔势略顿,却毫无凝滞 。与“梦游震泽”不同,眼前的庐山盛景是自然真实的:“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放眼望去,只见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拔地参天 。词人于此虚实交映,相反相成之间,只觉瑰丽多变、目不暇接,既陶醉于这似梦非梦的乐趣之中,又提出了到底何去何从的人生抉择 。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呢?紧接着的一句“此生长接淅”,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
归朝欢苏轼赏析?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

文章插图
孔子授课这一句,可以说是词人回首往事,对自己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 。“接淅”是一典故,本于《孟子·万章下》,所谓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意思是说孔子在路途中淘米煮饭,米还没淘好,就包起来匆匆赶路,饭也不吃了,言其匆遽狼狈之相,而自己屡遭贬谪,一生中充满了艰难险阻,与孔子又是多么相似 。因此上,“雪浪摇空”、“青壁倚天”,固然是写令人神往的奇丽之景,或者也另有所指,而面对此景此情,恐怕也禁不住会有一缕悲凉之感袭上词人心头 。
归朝欢苏轼赏析?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