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完成了《说岳全传》?岳飞为什么被追封为鄂王

那几年 , 江浙两省官员的小日子可不好过 , 一伸手 , 必被捉 。
嘉庆四年 , 一代巨贪和珅伏法 , 抄家发现 , 其财之厚旷古绝今 。朝野额手称庆之余 , 也出现了种种“救世”之声 。
为何要“救世”?和珅控制朝政十余年 , 致使腐败横行、吏无官德、廉耻失尽;这种堕落风气也直接波及到民间 , 使得整个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 清王朝亟需扭转乾坤 。装老年痴呆好多年的刘墉 , 忽然“轻健如故 , 双眸炯然” , 提出了“革漕弊以匡政”的主张;而那位时常犯二的大学士董诰也忽然聪明了许多 , 悍然提出“循法以救正”的思想 。也正是在这一年 , 那位假装落水生病以躲避政敌七年之久的岳起 , 也忽然病愈出院 , 起复为江苏巡抚 。
岳起 , 原本并不姓岳 , 他是满洲镶白旗人 , 鄂济氏 , 学历不高 , 举人出身 。和刘墉、董诰等人的救世主张所不同的是 , 岳起的主张似乎更为全面且到位 , 每一件事儿都能落到实处 。他在江苏乃至总督两江期间 , 主要干了两件大事 。
一是抓吏治 。他在奏疏中指出 , 吏治之弊 , 在于“无处不以贿为通融”;解决之道 , “除弊当绝其源” 。为此 , 他首先拿常州知府胡观澜和盐政徵瑞的长随高柏林开刀 , 将他们互相勾结“派捐修葺江阴广福寺”一案办成了铁案 , 除罢官之外 , 还将所耗捐费二万余串作为罚金 , 责成二人分偿 。以此警示官员 , 百姓是不可以随便搜刮的 , 想巧立名目谋利益谋政绩 , 那是自毁前程 。

在清朝时完成了《说岳全传》?岳飞为什么被追封为鄂王

文章插图
他还想了一招更绝的 , 将地方财政结余全部上缴国库 。此招堪称釜底抽薪 , 从源头上杜绝了贪污挪用之弊 。清代两江是赋税重地 , 地方上油水颇多 , 各地官员削尖了脑袋也要谋江浙之缺 , 目的就是为了发财 。岳起是个明白人 , 一点也不给这些财迷官员留空子 , 本该分给总督的扬州超额关税 , 他一分不要 , 全部解送京城 , 还下令革除这一陋习 。一把手做了表率 , 属官们还有啥可说的?反正衙门小金库里也没有多余的钱 , 于是乎 , 大小官员“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
那几年 , 江浙两省官员的小日子可不好过 , 一伸手 , 必被捉 。比如丹徒知县黎诞搞虚假政绩 , 被岳起劾罢之;工部派驻江南河道的官员庄刚、刘普等侵吞河工血汗钱 , 吏员莫澐在任所开小卖铺 , 运货囤积 , 牟取暴利等 , 都被岳起绳之以法 。所谓风清才能气正 , 普通民众虽然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 但是官风的变化 , 他们还是能感知且能被感染的 , 所以 , 吏治是救世之本 。
【在清朝时完成了《说岳全传》?岳飞为什么被追封为鄂王】二是禁奢俗 。“奢靡之始 , 危亡之渐” 。
清代自建立之初也曾大力去奢从俭 , 然而 , 乾隆中期起 , 皇帝好大喜功 , 挥霍无度;和珅“穷奢极侈 , 以珠佐食” 。上有所好 , 下必甚之 , “督抚司道畏其倾陷 , 不得不辇货权门 , 结为奥援”;再加上旗人逐渐丧失了关外淳朴之风 , 也开始追求奢靡的生活 , 整日提笼架鸟 , 出入戏园 , 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 , 波及至整个社会 , 奢靡之风也是刮得呼呼的响 。史载 , 当时许多富豪之家 , “食不厌精 , 脍不厌细” , “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 。岳起赴任江苏之后 , 通过身体力行、政府号召以及出台法规等措施 , 大力提倡节俭 , 希望扭转这种风气 。
身为封疆大吏 , 他只有几个仆人 , 出行时连侍卫也不带 , 更别说肃静、回避等仪仗了;对于下属 , 他作了严厉要求 , “无事不许宴宾演剧” , 敢犯者 , 一经发现 , 绝不宽纵;官方严打“腐败文化” , 民间也得跟上 , 他又下令 , “禁游船声伎” 。江苏巡抚治所在苏州 , 大概其苏州河上的莺莺燕燕一时都鸟兽散了 。史家赞曰“吴下奢俗为之一变” , 当是实情 。然则第二年岳起升为两江总督 , 治所移至南京 。可想而知 , 秦淮河畔这个“六朝烟月之区 , 金粉荟萃之所” , 估计也得萧瑟如秋 , 虽然史书上没说 , 但我们不能装不知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