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心得体会 中国哲学简史( 二 )


佛教作为一种哲学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也是有区别的 。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教的兴趣比佛教大得多 。在中国,僧侣和道士参加葬礼是很常见的 。即使中国人信仰宗教,也是哲学的 。
现在很多西方人都知道,和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一直是最不关心宗教的 。比如巴德教授有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导观念》的文章,文章说:“中国人并不把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视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而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式的、有组织的那种宗教) 。......这一切很自然地表明,中国文化与大多数其他主要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是以寺院和僧侣为主导的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超越这个世界的追求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之一,为什么大部分民族都把宗教思想和活动视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如果这种追求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是个例外?如果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是不是说中国人没有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意识?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观可以称为“超道德”价值观 。爱是道德价值;对上帝的爱是一种超级道德价值 。有些人倾向于称超道德价值观为宗教价值观 。但在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仅限于宗教,除非这里的宗教含义与上面提到的不同 。比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一种宗教价值观,但在斯宾诺莎的哲学里不是宗教价值观,因为斯宾诺莎说的上帝其实就是宇宙 。严格来说,基督徒对上帝的爱其实并不是超道德的 。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是有人格的,所以人对上帝的爱可以和对父亲的爱相提并论,这就是道德价值 。所以说基督徒对上帝的爱是一种超道德的价值观,是很有问题的 。是一种准超道德价值 。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中,爱上帝是真正的超道德价值 。
对以上问题,我想回答的是,追求超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之一,中国人也不例外 。他们不太关心宗教,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 。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 。他们在哲学上满足了对超越的追求 。他们还表达和欣赏哲学中的超道德价值,通过按照哲学生活,他们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
4、哲学的功能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作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指实际的或实用的信息),而是提高心灵的状态——达到超越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老子说:“学而不精,学而不精 。”不考虑这种盈亏差异,我并不完全认同《老子》的说法 。现在引用,只是想说明学习信息资源网和在中国哲学传统中当道士是有区别的 。学习的目的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我所说的改善心态 。哲学属于道的范畴 。
哲学的作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作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 。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发挥了信息资源网络的观点,但角度不同,目的不同 。我不同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能只是澄清观念;玄学的本质只是概念诗 。而且,从他们的争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如果试图给出实用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
相反,宗教给出了实用的信息 。然而,宗教给出的信息与科学给出的信息是不相容的 。所以在西方,宗教和科学一直是冲突的 。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后退一步;在科学进步面前,宗教的权威性下降了 。坚持传统的人为此而悲痛,为那些成为不信者而感到惋惜,认为他们堕落了 。如果除了宗教之外,没有办法获得更高的价值,我们真的应该为他们感到惋惜 。放弃宗教的人,如果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宗教,就会失去更高的价值 。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局限在世俗事务中,把自己与精神事务隔离开来 。幸运的是,除了宗教,还有哲学,哲学为人类获得更高的价值提供了途径——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直接,因为在哲学中,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不需要走祈祷、崇拜等迂回的道路 。通过哲学认识的更高价值甚至比通过宗教获得的更高价值更纯粹,因为后者掺杂了想象和迷信 。
结论—
未来的世界,人类会用哲学代替宗教 。这是符合中国传统的 。人不应该是宗教的,但必须是哲学的 。一旦他有了哲学,他就有了直面宗教的福气 。
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哲学简史心得体会 中国哲学简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