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的古诗名句?学好古诗词( 三 )


(刘禹锡) 。
5.论语中关于学习古诗句
1、关于学习的态度 。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 。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
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 。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
2、关于学习的方法 。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
3、关于学习的内容 。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 。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
4、关于学习的目的 。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
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6.关于学习和快乐的诗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