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装了一辈子的陈凯歌,就这样被亲儿子撕掉了伪装,精彩( 二 )


之后 , 洪晃在社交平台似有似无地回应了一句:“电影人物说的话叫“台词” , 千万不要联想太多哈 。 ”

但这段只可意会的“台词”却是虚实相接 , 真真假假 。
连带着有关于陈凯歌的故事 , 也逐渐向“真假混杂”的方向走去 。
就连冯小刚都打趣地说:“凯爷最适合的地方就是象牙塔 。 ”

但执意想要走出象牙塔 , 用“艺术家”身份现世的他 ,
装了一辈子 , 没成想却被儿子打破了这层蒙面纱 ,
接二连三的被人嘲讽为:理想主义者的黄昏 。
最终那个能拍出《霸王别姬》绝世之作的陈凯歌 , 却难逃“做作”的名声 。

1.
1952年的北京 , 在万家迎新的一年 , 新中国第一代导演陈怀皑也迎来了家中第一个小生命 。
那一年的北京沉浸在亚太地区和平大会的喜悦中 , 会标便是毕加索的鸽子 。
于是 , 陈怀皑与妻子当机立断 , 借着这股喜悦的劲头 , 给刚刚出生的孩子取名陈皑鸽 , 寓意洁白的鸽子 。
就这样 , 顶着“文艺之家”头衔的陈皑鸽呱呱落地 。

优渥的家境 , 让少年时代的他不用承担衣食之忧 , 甚至在番茄一分钱一斤的1965年 , 便能穿得上市价10元的“回力”球鞋 。
住在宽敞明亮的四合院里 , 与美术家、编剧为邻 , 从小便有着看不完的书籍 , 而这也熏陶出了他终生未变的审美执着 。
而这份执着 , 最早出现在了他13岁那年 ,
彼时的陈皑鸽已经有一米八的个子 , 越发认为自己与名字相差甚多 , 于是便自作主张 , 将“皑鸽”改为“凯歌” 。

那一年 , 陈凯歌更名换姓 , 而4岁的洪晃还在父母的怀抱里咿呀学语 。
如果说陈凯歌的家庭尚有家底 , 那么洪晃便是顶着光环降世 。
母亲是中国著名的外交官章含之 , 父亲是北大教授洪君彦 , 再到曾笑谈联合国的继父乔冠华 , 洪晃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
她的起点是无数人的终点 , 用“名门闺秀”来形容她也毫不为过 。

但上天到底是公平的 , 在给予她卓越的家境后 , 同时还附赠了她泯然众人的普通长相 。
所以 , 在别的女孩身姿傲人时 , 洪晃已经叼起烟卷 , 粗话频出 , 得了个“痞女”的称号 。
那时的两人 , 在各自的四合院内演绎着不同的人生 。
1978年 , 全国大学重新招生 , 而陈凯歌与发小田壮壮两人的心挤满了想上学的念头 。
只不过前者想进北大中文系 , 结果成绩不够 , 被残忍刷掉 , 后者想进北电摄影系 , 却只能因年纪大不得不放弃 。

最终 , 两人颇为巧合地在北电导演系碰头 , 成了同班同学 。
同样是那一年 , 在纺织厂当了7年搬运工的张艺谋 , 通过妻子肖华 , 以一包煮鸡蛋和60副画 , 被北电破格录取 。

而只想把上学当成工作跳板的顾长卫 , 也因此拥有了豪华朋友圈 。

于是 , 26岁的陈凯歌侃侃而谈:“被朱辛庄春花秋月浸润过的一群顽童 , 为艺术着迷的一群人 。 ”
不可置否的是 , 那时的陈凯歌着实有两把刷子 。
仅过6年 , 在电影尚且空白的时期 , 便与张艺谋一道拍出了《黄土地》 ,

电影刚一上映 , 终获国内外一致好评 , 那一年的中国电影终于在焦黄的土地里看到了艺术鲜花 。
而这把火也烧到了洪晃的心里 。

2.
当时 , 刚回国的洪晃尚且单身 , 平时十分沉迷电影 。
于是 , 经朋友推荐 , 洪晃去影院看了《黄土地》 , 这让看惯了美国大片的洪晃也深切地被国内电影的艺术力量打动了 。
而拍出这部好片子的人到底是谁?又成了洪晃心中最想知道的答案 。
疑问与欣喜的碰撞 , 让洪晃第一次觉得:“搞艺术的人太时尚、太厉害了 , 跟他一比 , 金钱是那么的肮脏啊!”

没多久 , 身在同一圈层的两人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一个饭局上 ,
于是 , 大胆热烈的洪晃开启了“倒追”陈凯歌之路 。
从抵触到接受 , 外人不知陈凯歌内心经历了几个阶段 。

大众知道的是 , 爱美人的陈凯歌与爱才华的洪晃走到了一起 , 原本想情定一生 , 却不曾想中间出了岔子 。
两人恋爱之后 , 陈凯歌申请了奖学金决定出国留学 , 而刚刚回国的洪晃再次踏上了赴美之路 。
在外求学的那段时间 , 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 。

1989年 , 当陈凯歌护照到期 , 必须回国时 , 洪晃转头一想:和美国人结婚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