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宋朝范仲淹是哪里人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范仲淹的故事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成了一句流行语 。虽然这句话的“原型”,常被认为来自苏轼的“万里归来颜愈少” 。但我总认为,这句话更是范仲淹一辈子的写照 。
范仲淹像不像个“少年”?如果仅仅读过他的代表作《渔家傲· 秋思》,可能会认为严重不像 。这首写于他征战西北岁月的经典宋词,通篇老气横秋的意味,左一句“浊酒一杯家万里”,右一声“将军白发征夫泪” 。满满历经潮起潮落后的悲怆咏叹,被后人公认道尽“南朝千古伤心事” 。经典是经典,可和意气风发的少年情怀,真不搭 。
但是,放在真实的宋朝历史上,哪怕在范仲淹相处过的同僚们看来,《渔家傲》里的范仲淹,绝不是真实的范仲淹 。那浮沉大宋宦海的范仲淹,不止是个少年丧父受尽世态炎凉的苦孩子,更是个27岁进入“大宋职场”后,从此几十年充满棱角,举手投足一身孩子气的“倔孩子” 。各种“鸡汤文”里都说,人一辈子“保持孩子式的纯真”很难,但看范仲淹这辈子,这似乎都不算个事儿 。
一、孩子气
范仲淹这娃,“孩子气”有多足 。那位“临朝称制”十一年,野史里闹出“狸猫换太子”闹剧,正式上把持北宋大权,甚至穿龙袍接受群臣朝贺的大宋太后刘娥,就是深有体会 。

宋史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宋朝范仲淹是哪里人

文章插图
北宋天圣八年(1030),正式刘太后权势最盛的年头,二十岁的“儿子”宋仁宗依然是傀儡一枚 。各位朝中高官对这事儿,也基本是“闭一只眼”,却偏偏是四十一岁的“秘阁校理”范仲淹看不下去,直接一封《乞太后还政疏》捅破这层窗户纸,大声疾呼太后还政宋仁宗,从此“以享天下之养” 。他这一出,等于是直接扔了个炸弹 。不止刘太后气得够呛,连一直赏识范仲淹的宰相晏殊,闻讯后都吓得不轻,大骂范仲淹“且将累及朝荐者”——你小子自己骂痛快了,就没想到牵连我嘛 。
【宋史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宋朝范仲淹是哪里人】可范仲淹的反应,却十分坦然:就是因为您举荐的我,我才要这么做啊 。见到朝中不平事我就要说,这是尽自己的职责,怎么能说连累您呢?这一番话,叫老于世故的晏殊也无语,显然彼此思维不在一个频道,只能一声“勿为强辞”了事 。
太后很生气,晏殊很无语,后果当然也很严重,范仲淹也被贬出京城,受了不少折腾 。三年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大权在手,不少人有来精神了,纷纷跟过去“狠踩”刘太后 。当年受够委屈的范仲淹呢?却只是坦诚一句“太后受先帝遗命调护陛下,历十余年,陛下当掩其效过而全其大德 。”劝太后还政是他,为此遭来恶治是他,但为太后“正名”还是他 。
这样的坦荡为人,从此贯穿他一生,哪怕承担污名也从未变 。又比如对老宰相吕夷简,由于政见不同,范仲淹几次遭吕夷简排挤,“越职言事、勾结朋党以及离间君臣”等帽子 。但1044年吕夷简去世,范仲淹却给了吕夷简比较公正的评价:得公遗书,适在边土,就哭不逮,追想无穷,心存目断,千里悲风——我和他,没有私怨 。
都说北宋多“名相”,可比起其他“名相”来,范仲淹显然是个异类——“单纯如少年”般的异类 。
但更叫好些看不惯范仲淹的人无语的是,范仲淹这“少年”,却办大事 。
二、扛担子
北宋号称“文官”的幸福时代,每次科考的“招生名额”极高,官员俸禄也极高 。特别是大宋的那些“名相”们,都是“工资基本不动” 。可对于大宋文官们来说,一件“很没幸福感”的事儿,就是“做事” 。照范仲淹本人的吐槽说,宋代枢密院等核心衙门,都是三五人担任一个职务,平日就是互相踢皮球混日子——既然安安稳稳熬时间,闲了怼两句皇帝刷声望,到点就能升官,何必非要费劲办事?
但范仲淹,却从不这么看,在“做事”上,他更像个“冒傻气”的“少年”——别人不愿扛不能扛不敢扛的担子,他扛!
范仲淹亲历的“苏州治水”事件,就生动说明了“大宋办点正事儿”有多难 。宋代时的苏州,还并非我们印象里的鱼米之乡 。相反由于毗邻太湖,每年春夏之交湖水暴涨,苏州必然成为泽国 。闹到第二年夏天,上一年水没退完,新一年大水又来,年年恶性循环 。以至于“灾困之氓,其室十万”,十万多户人家受灾 。可这事儿,多年来没几个官员当事儿:不就是报个灾发个赈济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