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为什么没有九子夺嫡?康熙九子夺嫡是哪九子_2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九子夺嫡 。
近些年的清宫剧中,康熙皇帝的儿子们算得上是热门人物 。在编剧的笔下,这几位皇子为了继承皇位,明争暗斗,各种"腹黑"手段层出不穷,闹得紫禁城里鸡飞狗跳、热闹非凡,使得康熙皇帝极为头痛 。

康熙王朝为什么没有九子夺嫡?康熙九子夺嫡是哪九子_2

文章插图
康熙帝去世后,四贝勒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 。登基之后,雍正皇帝对曾与自己争夺地位的兄弟们毫不客气,削爵、圈禁、以禽兽之名相称......完全没有手足之情 。
如果由此来看,康熙皇帝对这几个儿子的亲情友爱教育基本上是完全失败的 。
作为中国历朝皇帝中的佼佼者,康熙帝文攻武略、权谋手段,都称得上出类拔萃,难道唯独教不好这几个儿子吗?实际上,所谓的"九王夺嫡"背后,实际上是满族习俗与汉族王朝陈规的冲突问题 。
满族的规矩
当我们回顾"九王夺嫡"之中的明枪暗箭时,往往会感叹皇权对人的影响之大,竟可以使亲生兄弟反目为仇、相互倾轧 。但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康熙皇帝立胤礽为太子之前,从后金到清朝,就从来没出现过"太子"这号人物!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虽然出现了"嫡、庶之分",但依然沿用的是推举制度:统治者去世后,身份最高的皇亲国戚们会综合考虑各位嫡子的身份地位、能力、实力、威望等各种因素,推选综合实力最强者为皇位的继承人 。
例如,努尔哈赤去世后,年龄最长的是次子代善,战功最高的是第五子莽古尔泰,但综合各项因素来看,最后被推为继承人的却是第八子皇太极 。
康熙王朝为什么没有九子夺嫡?康熙九子夺嫡是哪九子_2

文章插图
这种与汉族皇朝迥异的继承人制度,虽然保证了继承人是诸位皇子之中的最优秀人物,为政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必然会招来同样具有继承人资格的其他嫡子的嫉恨 。
皇太极即位后,四大贝勒之一、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就极为不服 。在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斥责莽古尔泰不听指挥导致兵败时,早就窝了一肚子火的莽古尔泰与皇太极大吵起来,还拔出佩刀冲皇太极比划("御前露刃"),最终降爵削兵,死后还被褫夺了宗室身份,可说是悲惨至极 。
康熙王朝为什么没有九子夺嫡?康熙九子夺嫡是哪九子_2

文章插图
康熙的失误
康熙帝即位后,一直崇尚汉族文化,致力于用儒家文化治理国家 。他开辟"博学鸿儒科",选拔宿儒名士入朝为官;亲自参拜孔庙,行三拜九叩大礼,还组织编辑、出版了大量儒学典籍 。
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的消除了满汉之间的文化隔阂,促进了康熙年间的民族稳定 。
作为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早立太子,以固国本"的思想自然也被康熙全盘接受了 。康熙十四年,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唯一嫡子、年仅两岁的胤礽被立为皇太子 。这时,康熙皇帝也不过二十二岁 。
年轻的康熙在政治智慧上还是相当不成熟,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早早确立太子的确是康熙皇帝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重大失误之一 。
康熙帝的失误在于,他并没有意识到确立太子这一行为对满洲贵族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
在传统的汉族皇朝中,嫡长子是天生的皇帝接班人,在上千年的儒家思想熏陶下,其他儿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这一事实都能够坦然接受 。个别不甘命运的,也会受到臣子和天下舆论的攻击,客观上限制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
但在以其他皇子为代表的满洲贵族眼里,康熙的这一行为简直是不可接受:明明大家都有机会,就因为老爹的一句话,一下子都没指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康熙的昏招还没完,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分别将长子胤禔等六个儿子封为郡王和贝勒,并赐给他们八旗领民,这实际上为太子树立了最为可怕的敌人 。
这是为什么呢?在满族的理念中,主仆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主人保持忠诚是深植在每个满族人心中的绝对规则,一旦主仆关系确立,那么世世代代都无法更改,即使旗主家道破落,旗下子民无论地位多高,见到旗主时依然要行奴仆之礼 。
奴仆尽忠,主子当然也要投桃报李,当旗主身居高位时,便会优先提拔自己旗下的子民,以此作为对自己忠实奴仆的回报 。由此可见,当这些皇子拥有八旗领民时,身边就有了一大批盼望他们登上皇位,从而使自己飞黄腾达的朋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