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汐|北大女状元,闯进娱乐圈( 二 )


李丞汐把对待学业的较真劲儿 , 带到了表演里 。 比如 , 台词本上写了一串假的电话号码 , 她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 , 甚至像是上学时对待课程作业那样—把自己对戏的理解 , 对角色的分析梳理成文稿 , 发送给导演 。

▲《长江妖姬》中的李丞汐这令导演大吃一惊:“她是试戏者里第一个细致到这种地步的 。 ”
比如 , 偶像选秀节目《创造营2020》里 , 李丞汐和四位女孩一起排练节目 , 她为团队制定了一个周详的训练计划 , 将每一天的目标具体至百分比 。
采访时 , 她又用“边际效益”和“沉没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分析着自己的练习进度和歌曲选择 。

▲李丞汐在《创造营2020》时为团队制定训练计划
旁边的队友听得天花乱坠 , 形容她:“这可能就是聪明吧 , 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区别 。 ”

学霸当女团 , 在当时是个颇具噱头的话题 。
节目播出后 , 这段采访在网络上获得了不错的点击量 。
但李丞汐的聪明和认真 , 似乎并未转化为人气 。 节目的第一轮顺位发布 , 在101个女孩里 , 李丞汐排在75名——远低于她学生时期的考试排名 。

▲李丞汐在《创造营2020》中的排名并不理想宣布被淘汰出局时 , 李丞汐哭了 。 导师发表作别感言时 , 李丞汐一直低着头 。 在女团节目夸张的调色滤镜下 , 她脸上流过泪水的痕迹仍然看得清 。
“我得到了人生的当头一棒 。 ”后来 , 李丞汐这么形容自己女团落选时的心情 。
02不是单选题
在福鼎一中的校友眼里 , 李丞汐是小县城的传奇人物、老师口中的风云学姐 。
“(我)比她小好几届都能听到她的事迹 。 ”一位同乡得知她参加《创造营2020》后 , 在网上留言说:“成绩好 , 会玩 , 长得好看 , 心目中的小说女主角 。 ”
在外人看来 , 李丞汐前22年的人生都充斥着“主角光环” 。

▲幼时的李丞汐 。 考大学时 , 李丞汐作为高考理科裸分状元进入了北京大学和大多数中国小孩一样 , 李丞汐小时候的梦想是“上北大清华” 。 但和大多数小孩不一样的是 , 她完成了这个梦想 。
她坦荡地告诉南风窗记者 , 自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 “没有过特别苦读书的经历” , 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挺少的 , 经常不怎么写作业 。
也许是突然意识到这会被解读成某种炫耀 , 或者造成误导 , 李丞汐紧接着补充道:“当然 , 这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 ”

事实上 , 李丞汐是值得骄傲的 。
李丞汐对自己的学业有着强大的规划能力 。 那些平时一片空白的试卷 , 是她留到考试之前的练习材料 , 用以直观地检查自己的复习情况 。
方法、效率、天赋——可以说 , 李丞汐灵活掌握了这三件事 , 她认为这“比坐在书桌前自我感动地投入学习时间更有意义” 。
至于“北大清华” , 其实不是李丞汐唯一的梦想 。
在李丞汐的成长经历里 , 学业和文艺活动 , 不是一个单选题 。 她也梦想着上北电、中戏 , 梦想成为一名演员 。

▲李丞汐也梦想着成为一名演员李丞汐形容自己是个“表现欲望强烈”的小孩 。 一家人看电视 , 她会主动模仿电视里的桥段;去卡拉OK , 她会兴奋地跳上沙发 , 随着大人们的歌声跳起舞 。
而“清华北大”和“北电中戏” , 终归是两条平行不相交的路 。
在她成长的那个小县城里 , 如果孩子成绩不错 , “肯定是正儿八经地上普高 , 参加高考” 。
那会儿 , 不仅是老师家长们这么认为 , 李丞汐自己也默认这是理所当然 。 只有如今回想的片刻 , 她会用“保守”和“传统”两个词来形容那时的想法 。

▲李丞汐在大学时参加了舞蹈团并演出(前排中为李丞汐)不过 , 尽管李丞汐当时把学表演的梦想藏在了心里 , 但还是把文艺当业余爱好坚持了下来 。 哪怕是高三的时候 , 李丞汐仍然保持着一星期3次、一次2小时舞蹈练习的习惯 。
上了大学 , 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是她的舞台 。 指挥歌咏比赛 , 主持体育节、成人礼 , 李丞汐永远是全校师生的视线中心 。
被人们注视着 , 让李丞汐感受到一种炫目的快乐 。 在表演的过程中 , 她仿佛成为另一个自己 , 体悟到一些日常生活里从来没有过的新鲜感受 。
她形容:“很痛快 。 ”

▲李丞汐曾是“别人家的小孩” , 大家口中“小说女主一样的存在”这种很难为外人所理解的快感 , 令李丞汐着迷 , 以至于在金融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 , 她还对它恋恋不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