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大学生就业之惑开“药方”


作者:薛新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苏丽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大学生就业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笔者汇集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 , 并作出解答 , 希望能为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起到指导、帮助作用 。
就业一定要去大城市和风口行业吗?
挖掘机遇:个人专业+职业发展+国家战略布局
在求职过程中 , 很多学生都会告诉笔者:“我一定要去大城市 , 一定要去最火的行业 。 ”
但这样真的好吗?
在就业选择阶段 , 一些学生没有经过冷静思考 , 未能确定自己擅长和适合的就业领域 , 而是在从众心理影响下参照身边同学朋友的就业路径 , 或简单借鉴某些“成功人士”的励志经历 , 只关注核心一线城市及热门行业的就业机会 , 对其他职业方向一概不予考虑 。 这种被动跟风式的就业选择 , 容易导致大学生就业缺乏稳定性 , 在初次就业后短期内重新择业的情况频发 , 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造成时间和经济等方面损失 。
热门地区和热门行业能够吸引大量就业人员的原因在于 , 这些地区和行业往往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 可能存在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优越的薪资条件 。 但学生们应该认识到:一方面 ,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的贯彻落实 , 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 一些非热门地区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加持下 , 潜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 , 任何行业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 , 即使是热门行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是有限的 , 当行业生产力过剩 , 市场趋于饱和 , 竞争越发激烈 , 所谓的热门行业就可能进入衰减期 , 个人职业发展难免会受到限制 。
因此 , 学生们需要以长远眼光谨慎选择就业道路 , 避免过度追求热门地区和热门行业 。 要在充分认识个人兴趣爱好、专业和技能特长以及职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 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行业发展规律 , 认真分析新经济、新业态中可能蕴藏的就业机遇 , 主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道路 ,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持续努力 , 进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
找到一份满意工作 , 要做哪些准备?
基础保障:心理准备+职业竞争力+信息渠道
在做大学生就业调研时 ,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信心满满、冲劲十足 , 但却没有在“准备”上下足功夫 。
可以说 , 就业准备不足 , 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就业心理不够成熟 , 在招聘面试环节不敢或不擅长表达交流 , 无法展现自身真实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潜力 , 容易错失一些竞争性岗位的就业机会;二是职业能力有所欠缺 , 未能将自己在大学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工作岗位对应的实践技能 , 没有按时考取自己意向工作岗位必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 如教师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三是没有掌握全面有效的职业信息 , 对招聘单位的单位性质、工作内容和发展前景不够了解 , 无法从众多用人单位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 导致就业选择过程效率低下 。
有学生问:“找到一份满意工作 , 我要做好哪些准备?”
在笔者看来 , 为毕业求职做好各类前期准备 , 是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保障 。 要注重就业心理准备工作 , 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并非一日之功 , 同学们在校期间应该适当参加感兴趣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学生团体活动 , 通过公开展示研究成果、主动与师长交流探讨、参与知识或体育竞赛等方式 , 逐步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沟通能力、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 在求职阶段以健康成熟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困难挑战 。 要持续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 , 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就业目标 , 合理规划时间安排 , 适时参加意向职业必要的资格证书考试 , 获得相应岗位的从业资格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在求职就业中的关键作用 , 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 要持续拓宽职业信息获取渠道 , 学生们可以主动向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已就业的校友请教求职经验、了解就业行情 , 也可以通过收集归纳意向单位的用人信息 , 仔细研究行业发展前景等方式增进自己对岗位工作内容的认识理解 , 提高自己获取和甄别职业信息的能力与决策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