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启为什么叛秦,芈启真实存在吗

''《大秦赋》中似乎有意忽略了楚系一派在秦国的影响,不仅低估了华阳太后的影响力,更严重低估了芈启的力量 。事实上,从宣太后芈月开始,楚系一派在秦国能量巨大,华阳太后作为楚系一派的核心力量,对大秦朝堂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而芈启则是直接实施这种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之一 。''
历史上,芈启可是平定嫪毐之乱的首要功臣,接替吕不韦担任大秦丞相十余载,期间灭过韩、赵、燕三国,后来叛变秦国成为楚王,直接与嬴政作对,导致秦军20万精锐一败涂地 。可惜的是,在《大秦赋》中,直到快40集了,芈启从来只是个默默无闻、偶尔出场露个面的小角色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01楚人熊启甘愿留在秦国当官
在春秋战国及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家族共有的符号,而氏则因封地、官名、职位名等有所区别,具体到楚国,虽然都是芈姓,但也有屈、景、昭、熊等氏上的区别 。
芈启,确切的说应该是熊启,属于华阳太后楚系一派,在大秦历史上是个重要人物 。《大秦赋》虽然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一些关键人物不能缺席,比如熊启 。芈、熊本是一家,再加上芈启在剧中与华阳太后的关系,因此芈启便是熊启,否则后面的故事就算演下去也无法自圆其说 。熊启在秦国被封为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 。在《史记索隐》中有记载:
''楚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 。''
楚考烈王去世后,其子熊悍、熊犹、负刍和昌平君熊启都做过楚王 。熊启楚人和丞相的身份,在《史记索隐》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
既然熊启是楚人,为何在秦国当丞相呢?原来,楚考烈王熊元,同当年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一样是质子,只不过嬴异人在赵国为质子,而熊元在秦国为质子 。巧合的是,后来熊元也是设计逃回楚国称王的,可见当时质子的处境并不好过,经常会成为各国之间交易的筹码,弄不好还会命丧黄泉 。
在秦国的时候,熊元娶了秦女,并生下熊启 。熊元比嬴异人幸运,他在秦国有华阳夫人等楚系一派的帮助和支持,日子要好过一些 。至于熊启为何后来没有回到楚国,原因一是因为熊启同华阳夫人一样,按照秦律法属于秦人,二是因为熊启是庶子,回到楚国还不如留在秦国发展 。
由于华阳太后的楚系一派需要在秦国要职上安排人,而嬴政也需要华阳太后一派抗衡赵太后与吕不韦,因此熊启在秦国受到重用,且职位并不低,这从平定嫪毐之乱中就可以看出来 。
02平定嫪毐之乱首要功臣
嫪毐叛乱时,秦始皇遭遇空前的危机 。当时嬴政正在雍城举行加冠之礼,都城咸阳空虚,嫪毐偷用玉玺,调用秦军,加之嫪毐本身也是长信侯,平日里门客众多,在咸阳城势力也不小,一旦成功,将严重威胁嬴政的王位 。关键时刻,嬴政派遣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前去咸阳平定嫪毐叛乱 。《史记》记载:
''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嫪 。''
吕不韦当时是相国,大秦的丞相,而昌平君仅排在吕不韦之后,根据大秦的官制,昌平君应当是御史之类的''副丞相'',在秦国地位很高 。即便如此,为何又说昌平君是平定嫪毐的第一功臣呢?
吕不韦虽然权倾朝野,但只是文官,唯一一次带兵打仗是消灭东周,但当时东周毫无还手之力,秦军压境,稍作抵抗便投降了 。所以吕不韦并不擅长直接带兵打仗,在平定嫪毐叛乱时,应该主要是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直接与嫪毐对抗 。
况且,嫪毐本是吕不韦的家臣,也是他将嫪毐介绍给赵太后,所以嫪毐之乱的根在吕不韦,他平定嫪毐之乱属于自己应尽职责 。这样说起来,还是直接去对抗嫪毐的昌平君立了首功 。
03接任吕不韦丞相之位十余载
破铜烂铁中,竟然藏着大秦的惊人真相 。平定嫪毐之乱后,因为吕不韦与赵太后、嫪毐的特殊关系,被罢免了丞相一职,一年后在嬴政的压力之下自我了断生命 。那么吕不韦之后是谁接任丞相呢?史书之中一直找寻不到,直到1982年,考古专家在一堆破铜烂铁之中发现了真相 。
在准备回炉熔化的一堆破烂中,专家意外发现一个铜戈,这上面刻有''十七年,丞相启、状''等字样 。据考证,这是大秦的铜戈 。在位超过十七年的秦王只有两位,一位是秦昭王,一位便是秦始皇,而秦昭王十七年的丞相是魏冉,所以这位启是秦始皇的丞相,也就是熊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