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亲征匈奴,汉武帝派兵征讨匈奴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武帝 。
说到汉王朝的强盛,我们也许首先会想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也许是人类史上最为霸气的宣言之一 。
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西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霸道,首先得感谢汉武帝刘彻 。若不是他在位期间数十年如一日对匈奴穷追猛打,汉元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很可能没机会说出上述豪言 。
那么,汉武帝有没有说过狠话?有,不过不是那句著名的“寇可往,吾亦可往”,这只是电视剧中的艺术加工 。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自率领18万铁骑在边境巡视,同时派使者给匈奴乌维单于送去了一封信,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南越王头已悬於汉北阙 。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汉书》)
直白点理解是这样:南越王的人头已经被挂在京城示众了;单于如果敢打仗的话,就放马过来,大汉天子亲自在边境等着你;如果不敢,那就趁早投降,何必龟缩躲藏在苦寒之地受苦!?
这当然是赤裸裸的羞辱,匈奴单于大怒,当即处死了主张接待汉使的匈奴官员,其后很机智的躲了起来,既不敢应战、自然也不甘心投降 。
身为堂堂中原皇帝,刘彻为啥会有看起来如此“中二”的举动?看看这之前的艰苦过程,我们也许就能理解 。
【汉武帝亲征匈奴,汉武帝派兵征讨匈奴】从当初汉高祖白登之围、直到汉武帝即位,这期间的汉王朝事业蒸蒸日上,甚至出现了富庶到流油的文景之治,但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基本上贯彻了送钱、送女子的和亲政策 。
但这并不是因为中原人傻钱多,而是确实无奈 。西汉王朝在休养生息,但匈奴人也没闲着,汉文帝即位时,冒顿单于送来的大礼是一封信,里面这么写着:“托上天的福,凭借强悍的兵马,我们已经降服了楼兰、乌孙以及其他26个国家;所有精于骑射的人,如今都归我匈奴统御......”
这就是明目张胆的威胁 。无奈的历代西汉统治者,只剩下和亲这一条路可以走;但即使这样,也不代表着万事大吉;匈奴的要求一旦没被满足,数以万计的骑兵立即呼啸而至、席卷而去,以步兵为主的汉军鞭长莫及,只能干瞪眼 。
期间,虽然晁错、贾谊等优秀战略家提出过应对匈奴的方案,但当时以黄老之术治国的汉王朝上下,和亲、苟且的观点占据了主流,皇帝本人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后,立志改变这一被动挨打的憋屈局面 。鉴于朝廷里大多是守成持重的老臣,他刚一继位,就下诏在民间广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实际上是要搭建起自己的班子 。不过在太皇太后窦氏、宰相卫绾等人的反对下,汉武帝不得不罢免了那些已被举荐的人才 。
直到公元前135年太皇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真正掌握了大权,随即他开始实行自己对外征伐的宏伟大计 。擒贼先擒王,解决了匈奴,才能彻底平定四方 。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朝廷中主张对匈奴交好的意见仍占据了主流 。
同年底,匈奴派人来谈继续和亲之事,除了大行令(主管外交)王恢外,其他朝臣几乎全部主张和亲,时任御史大夫韩安国给出的理由很具代表性:“今汉行数千里与之争利,则人马罢乏;虏以全制其敝,此危道也 。不如和亲”,简而言之,打不过 。汉武帝只好采纳了和亲的意见 。
公元前133年,王恢根据边境雁门马邑本地人的主意,进献了设伏诱敌深入之计 。这正合汉武帝的胃口,他不顾众人的反对,组织了30多万大军在马邑设下埋伏圈 。
然而,汉军的做戏能力太差,计谋被匈奴单于识破,数十万大军徒劳无功,出谋划策者王恢也被迫引咎自杀 。
此事之后,匈奴几乎与汉王朝撕破脸,袭扰更加频繁:“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而汉武帝也明白,要解决这一大患,只能硬碰硬;但马邑事件的失败证明,眼下自己面临这样的迫切问题:没有合格的将领,就没有能打仗的军队,必须找到能够抗衡匈奴的优秀统帅 。
到了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冲入上谷郡,大肆烧杀掳虐 。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人出马,各自率领1万骑兵迎敌 。
这四位将领,是当时汉王朝能拿得出手的全部精英了 。然而现实很残忍,只有卫青一人获得小胜:斩首700人;其他人则全部失败:公孙贺一无所获,公孙敖损失7000人,李广几乎全军覆没、本人被活捉(后来只身逃脱,其过程被司马迁吹得神乎其神) 。可见当时汉军对战匈奴时是多么的无力 。
推荐阅读
- 古代皇帝的墓,汉武帝陵墓埋有几个妃子
- 汉武帝是汉献帝的什么人,汉献帝怎么死的啊
- 汉武帝和汉宣帝,为什么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皇帝
- 汉武帝使汉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汉武帝开创了怎样的局面
- 《汉武帝》结局,汉献帝的结局
- 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汉武帝为什么不重用东方朔
- 汉武帝相关事件 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儒家 汉武帝时期儒学处于什么地位
- 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的一统 秦始皇和汉武帝被称为什么
- 汉武帝太子事件有没有修改历史 汉景帝废太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