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

杜甫:唐朝诗人,他生活的年代,对外战争并未停止,因此诗人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 。到后来经历“安史之乱” 诗人就更加渴望和平了 。
今天鉴赏杜甫的诗《前出塞九首之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杜甫先后共写了《出塞》诗十四首,先写了九首 。当时正是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不顾国内形势的隐患,命哥舒翰征伐吐蕃,杜甫不认可这次战争,就写了九首出塞,为区别称为《前出塞九首》,本篇鉴赏的是第六首 。
这首诗明显分前四句和后四句,写得极富哲理 。
前四句两个“当”、两个“先”,像极了军队的教导口诀 。似乎听到过教官在练兵时对新兵的教导 。
四句排比句念起来颇有气势 。绝对是军队战斗经验的总结 。那时边境战争不断,练兵也是必不可少的 。诗句强调了战斗时的士兵要诀,挽弓,用箭,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当用好箭,掌握杀敌的要领,并擒获敌方主将时,胜利就自然属于自己了 。
然而本意并不是要去赞美战争,强兵是赞同的,战争则需要谨慎再谨慎 。这才引出下半首的四句富含哲理的诗句 。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杜甫显然是个和平爱好者,认为国家之间的疆域都应得到尊重 。互相杀伐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解决问题 。从诗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中华文明都是崇尚“和”的 。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则更明显的表明的态度:只要强兵,不受侵略 。效果就最好了,国家就安宁 。
这种强兵止战的恢宏论证,安边策略其实是符合当时的国家利益的,就是现在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杜甫显然是认清了当时的形势,也至少读过兵法和练兵的相关教材 。提出的见解是有意义的 。杜甫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其它方面的才能也是有的,只是当时的环境没有提供合适的舞台 。
在诗的技巧上,看似先扬后抑 。其实正是这种铺排,表明是具备战略眼光的 。不需要穷兵黩武,但应常备不懈 。
【《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全诗立意高深,气势磅礴 。颇具哲理,又保持理性 。因此受到后世的好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