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形成了哪些历史文化 浙江发现大规模史前古稻田( 二 )
在上山遗址,蒋乐平带队发现了柱洞及由柱洞构成的建筑遗迹,其中有一处遗迹由三列平行柱洞构成,很可能是木结构建筑的遗迹 。而在与浦江相邻的义乌,他们在同属上山文化的桥头遗址又发现了环壕遗迹 。
在仙居的下汤遗址,蒋乐平的同事仲召兵同样发现了“中心台地+环壕”的聚落特征 。
对此,由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和金华市政府主办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确认,上山文化遗址群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
严文明将上山遗址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 。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评价说,在上山遗址发现之前,根本没有人类在山洞之外居住的遗址,因此,“远古中华第一村”名副本来 。
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教授傅稻镰同样认为,上山遗址与今天的村落或者新石器晚期的跨越相比,还是很“小”,但是同旧石器时期的社群规模相比,这简直是飞跃式的很大转变 。社群规模上的大幅度扩大,将导致社会的变化,大量人口永久性地聚居在一处,会促进并产生新的社会组织形态 。
傅稻镰解释说:“对于在定居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究竟何时有了‘私有’意识和土地‘价值’,没有定论,但是人类学家都同意,一旦进入农业定居社会,伴随着对土地和物质的劳力投入,所有权也在个人或者家庭层面产生了 。”
他援引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新石器革命”理论说,上山文化涵盖了这一理论里的全部根本性特征 。特别是“定居”社会,这是“新石器革命”的一个根本性标志,而长江下游的定居时代无疑从上山文化开始,此后持续发展,最后导致了文明产生 。
驯化稻,从“八千岁”到“万岁”
“我们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一个主要真相是保证了粮食安全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说,当作中国主粮之一,水稻功不可没 。
“中国是水稻的资源富国、科技强国、生产大国 。”程式华娓娓道来:南起三亚,北到漠河,跨越35个纬度的广袤国土都有水稻种植,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而水稻的年产量在两亿吨以上,也是世界第一 。我国水稻类型丰富,有三种野生稻,两个亚种16个变种的栽培稻,本土稻种资源7万多份,占全世界资源的一半以上 。矮秆育种和杂交稻这两次水稻的“绿色革命”也都发生在中国 。
“稻种资源是水稻育种革命的基石,而丰富的稻种资源是中国成为水稻科技强国的基础 。栽培稻起源地有最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 。”程式华说,“要满足中国人民吃饱、吃好到吃得安全的要求,就必须重视栽培稻起源和稻作文化的研究,加强稻种资源的保存、创新和利用研究 。”
他举了一个例子,为何国家把中国水稻研究所设在杭州,就是因为浙江既能种植籼稻,也能种植粳稻,而杂交水稻育种过程中需要的“保持系”也来自浙江的稻种资源 。
但是,水稻研究也曾给中国农学家以深深的痛 。程式华回顾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1928年将水稻分为“印度型亚种”和“日本型亚种”,在拉丁文的学名中嵌入了印度和日本的国名 。他主张栽培稻的“印度起源说” 。
在上世纪60年代前,多数国外文献也采用“印度起源说”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学者通过测年技术发现,印度一处新石器早期遗址出土的稻谷年代距今不会超过4500年 。
此后,又有学者提出栽培稻可能起源于印度的阿萨姆和中国的云南,但是,这一区域至今没有发现5000年以远的遗存 。
195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中科院学部委员丁颖发表了《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演变》一文,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他正本清源,提出栽培稻种的籼、粳两个亚种和品种分类体系,并且提出了栽培稻的“华南起源说” 。“华南起源说”有过多位学者的支持,此后,又有人提出了“云贵高原起源说” 。
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长江中下游起源说”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稻作起源的主流学说 。“中国的稻作农耕以长江流域为最早,考古发掘出土的稻遗存也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年代最早 。”
文章插图
上世纪70年代两次发掘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率先把中国稻作文化古代推进到7000年前,与其他国家相比“一骑绝尘” 。
推荐阅读
- 变形金刚|汽车人出发!红魔7 Pro擎天柱定制版套装发布:6999元
- 变形金刚|红魔一口气发布8款手机配件:49-349元 变形金刚定制
- 红魔手机|5999元!红魔7霸天虎典藏限量套装发布:连卡针都是变形金刚定制
- 变形金刚|擎天柱限量定制:红魔7Pro《变形金刚》联名版亮相
- 农村常见蛇的种类图片 毒蛇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蛟龙号发现龙形生物 蛟龙号吓死人海底人
- 手指关节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 关节囊肿是怎么形成的?
- 银杏树形,怎么样才能让银杏树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