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其著作灵宪?简述张衡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有哪些

在望远镜发明前,中国就积累了大量有关日食、黑子、彗星、流星雨、新星、超新星和极光等十分准确而丰富的记录,为近代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东汉时期的张衡(78~139年),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15岁时出外游学,主要从事于文学创作,30岁时研究的重点转向哲学、天文、历算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著《灵宪》,制浑天仪,造地动仪 。此外,他还是一位机械技术大师,才情高远的大文学家和画家,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全面发展的天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其著作灵宪?简述张衡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有哪些

文章插图
张衡曾参加过在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的一次历法大讨论,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张衡时任尚书郎 。这次大讨论的起因是,有人从图谶和灾异等迷信观念出发,非难当时行用的较科学的东汉《四分历》,提出应改用合于图谶的《甲寅元历》 。又有人从汉武帝“攘夷扩境,享国久长”出发,认为应该倒退回去采用《太初历》 。张衡和另一位尚书郎周兴对上述两种意见提出了批驳和诘难,使这二宗错误意见的提出者或者无言以对,或者所答失误,从而为阻止历法倒退做出了贡献 。张衡、周兴两人在讨论中还研究了多年的天文观测记录,把它们和各种历法的理论推算进行比较,提出了鉴定,认为《九道法》最精密,建议采用 。的确,《九道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长度数值比《太初历》和东汉《四分历》都精密 。
而且《九道法》承认月亮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而当时其他的历法都还只按月亮速度均匀来计算 。所以,《九道法》所推算的合朔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符合天文实际 。只是如果按照《九道法》推算,将有可能出现连着3个月是30天的大月,或连着两个29天的小月等的现象 。而按千百年来人们所习惯的历法安排,从来都是大、小月相连,最多过17个月左右有一次两个大月相连,绝无3个大月相连,更无2个小月相连的现象 。所以,《九道法》所带来的3大月或2小月相连的现象对习惯守旧的人是难以接受的 。这样,张衡、周兴建议采用《九道法》本是当时最合理、最进步的,但却未能在这场大讨论中获得通过 。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损失 。月行不均匀性的被采入历法又被推迟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刘洪的《乾象历》中才第一次得以正式采用 。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其著作灵宪?简述张衡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有哪些】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其著作灵宪?简述张衡在天文历法上的成就有哪些

文章插图
《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和发展 。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 。文中介绍的天文学要点如下:
张衡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 。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 。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 。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