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因军功封爵的文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大明律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文官不许封公侯是一条大明律例 。《大明律》中有如下规定: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
![明朝因军功封爵的文官](http://img.jiangsulong.com/220424/1035324155-0.jpg)
文章插图
根据这一律例,我们可以发现,并不能笼统地说,明朝的文官不能封公侯 。这一律例指的是“朦胧奏请”册封公侯爵的人和被奏请册封的人都将被斩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在没有明确的理由的情况下冒然奏请明朝皇帝批准册封某一位文官为公侯的话,这个奏请之人和奏请被册封的人不但不能被册封,还会有杀身之祸 。但是,如果奏请被册封为公侯的这一文官对当朝确实有特殊贡献的话,奏请明皇帝封他为公爵不但不会被斩,而且还可以被批准 。所谓的特殊贡献,根据上述的条例,可以清楚地得知是以下三项:第一,是出将入相;第二,是能除大患;第三是尽忠报国 。如果满足这三项,那么文官被封公侯是可以被准允的 。此外,开国功勋,地位超然,无论是不是文官,都已被册封为公侯 。后来者要想被册封为公侯,可以效仿几位开国功勋 。
尽管总是有人强调明朝时期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将 。但是,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明律》中,我们可以得知文官也受到诸多的限制 。所以,文官高于武将未必是贯穿于明朝始终一种通例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册封的十公中,只有李善长是文官,其他几个皆是能上阵杀敌之能人 。很明显,这一时期是武将地位高于文官的 。这种地位高低变化的节点是“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当然是军事上大失败,更为关键的是大批军事人才在土木堡之变中牺牲 。朝中出现了文官占据多数的现状,这是明王朝开朝以来未有之局面 。以于谦为首的文官善于把抓时机,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拥戴明代宗登基 。由此,文官集团成为拥立皇帝的第一大功臣 。文官集团的这一次大翻身为他们在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明朝因军功封爵的文官】基于上述的探查,我们得出结论:明王朝文武将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僵化的状态,而是随着明廷文武将权力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推荐阅读
- 明朝被李自成打败的还是清朝打败的 李自成与清军大战为何大败
- 明朝田贵妃和周皇后 周朝第一代皇上和皇后是谁
- 用排卵试纸测不到排卵的原因是什么
- 长勺之战概括 长勺之战的起因
- 萧何为什么追韩信? 萧何怎么害死韩信
- 明朝废宰相的原因 明朝废除宰相的影响
- 萧何杀韩信的原因 萧何怎么害死韩信
- 明朝废后胡善祥 朱瞻基为什么讨厌胡善祥
- 永乐是明朝第几代皇帝 永乐时期是明朝前期还是中期
- 明朝万历帝的郑贵妃 万历的郑贵妃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