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功臣 成吉思汗四勇将军( 三 )


蒙古人说话非常直爽,毫无隐晦 。成吉思汗也是心胸豁达的君主,闻言随即说:“在此成就大业之际,你就作为朕的耳目视听,可清点户籍、分遣众人 。”并命令他担任最高断事官一职,位于百官之上 。
忽秃忽向来断案公正、依凭事实,不以恐吓获取口供,也告诫犯人勿因害怕随便招供 。他的断案方式,不仅深得成吉思汗的赞许,也为蒙古断事官判决案件奠定了原则和基础 。忽秃忽的断事决定被收入“青册”(判案汇编) 。成吉思汗特别下旨要这些青册“传至子子孙孙” 。
1221年夏,忽秃忽奉命率领三万军队征服哥疾宁、可不里(今阿富汗加兹尼、喀布尔)等地 。忽秃忽率军追袭灭里汗,激战二日,由于指挥失当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幸免回到大营,成吉思汗没有苛言深责,只是说以前打仗从来没有受过挫折,这次战败以后你会更谨慎、更有作战方略 。
蒙古王善待弃儿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传奇 。当后人从历史的长河中捧起这朵花絮,蒙古王的敦睦,弃儿的耿直沉雄,透露出帝国时代的深沉 。
/4、勇士守誓大汗容恕
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辽阔的原野,白云净洁、湛蓝的天,常能让人放飞思想自由驰骋,尽情地仰天高歌,或如雄鹰翱翔天际,俯瞰帝国勇猛的足迹 。这串无畏无惧的长长足迹,穿越时空,令人魂牵梦绕:今生今世,你的足迹是否还会刚健?
在那个随时迁移的帝国、时时警觉的年代,每一位骁勇之士的背后,都有高大坚实的支撑:成吉思汗的宽厚,不计前嫌的容恕,撑起每个勇士的胆魄,送他们勇往驰骋 。
其中一个勇士,叫只儿豁阿歹 。这个泰赤乌部的年轻人,在阔亦田之战中不敌成吉思汗的大军,节节败退,悄悄躲在静寂之处以免袭击 。只是,不巧偏偏被人发现,成吉思汗的部下立刻围攻 。年轻人情急之下,开弓引箭,一箭就射中了成吉思汗的战马,转身策马飞逃而去 。

成吉思汗功臣 成吉思汗四勇将军

文章插图
弹尽粮绝的年轻人,走投无路之时,随着行人一起投奔成吉思汗 。大汗打量了一下年轻人,问:“阔亦田之战结束后,飞来一箭,射伤我的战马,是何人也?”只儿豁阿歹没有隐讳地说:“是我射的 。如果大汗施以惩罚赐我死罪,敢请埋在一掌之地 。如果大汗赦免于我,我愿效命冲锋陷阵,横断黑水,粉碎黑石!”
成吉思汗闻言,豁达地说:“凡是战败投降的人,都会隐讳过往杀敌之事 。而此子,竟直言相告,毫不隐匿所杀之敌,真的很有勇士之气 。他可以做我的义士 。你原名叫只儿豁阿歹,为纪念你伤我战马一箭,为你改名哲别(箭镞之意) 。哲别,你以后可以近随我前行!”
成吉思汗的用人不疑,激励了哲别的勇猛,成就了又一名战将 。哲别远征为成吉思汗击败了波斯人、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曾一度将战马引至乌克兰境内的马里乌波里 。
哲别奉命进攻西辽的乃蛮部时,针对乃蛮部君主强迫伊斯兰教徒改宗的做法,哲别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保持先祖的宗教规矩”,赢得当地部民的支持 。哲别凯旋时,将掳获的一千匹白嘴黄马献给成吉思汗,兑现了当年投诚时他所立的誓:“赦免我罪,将来一定会带给大汗更多的战马 。”
【成吉思汗功臣 成吉思汗四勇将军】蒙古王成吉思汗,以立誓示现生命之壮阔,又以践约收获荣耀功勋 。在一代战将心中,立誓守约如同一切成就的基石,为其树起一座高大的丰碑,永镇青史,百世流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