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凌烟阁 李世民的功臣排名( 三 )


高祖李渊曾说 , 他不愿像前朝的隋文帝自诛爱子 , 在太子和秦王之间举棋不定 , 难以做出明智的判断 。而太子李建成 , 妒火燃得疯狂 , 终于按捺不住阴险的本性 。武德七年 , 他授秦王以神骏而暴烈的胡马 , 然天命庇佑 , 秦王不仅毫发无伤 , 反而驯服宝马 。两年后的六月初一 , 太白金星闪耀于天幕 , 预示天下将有大变 。太子和齐王蠢蠢欲动 , 以为上天要将大唐江山赐给自己 , 高祖李渊惊恐无措 , 不知将要面对怎样的变局 。贪婪和猜忌再一次设下迷阵 , 怂恿太子向秦王再出杀招 。
一个深夜 , 西宫秦王府上下震骇 , 淮安王李神护送口吐鲜血、面容苍白的秦王紧急归来 。原来 , 太子夜召秦王入东宫赴宴 , 欲以鸩酒毒害 。秦王宅心仁厚 , 对同胞兄弟从不设防 , 将呈来的美酒一饮而尽 。谁知 , 酒刚入口 , 秦王便突然心痛吐血 , 性命攸关 。幸而秦王福泽深厚 , 再一次幸免于难 。李渊闻之 , 只是敕令太子从此秦王不得再饮酒 。他又至西宫问疾 , 权衡再三 , 提议让秦王居守洛阳 , 与太子平分天下 。然而 , 这个“两全其美”的计策又在太子一党的造谣污蔑中搁置 。
玄武之谏
尽管太子的野心暴露无遗 , 秦王始终从大局出发 , 选择隐忍和退让 。但府中臣子深受秦王知遇与厚爱 , 怎能坐视一代王子屡遭险境、含冤受辱?年且半百的房玄龄忆起太子近年来种种劣行 , 这已不是单纯的兄弟嫌隙 。不单秦王祸福难料 , 太子德不配位 , 一旦继承大位 , 更可能成为祸乱天下的罪人 。大唐将士辛苦打下的江山 , 莫非就这样如秦、隋一般骤然消逝吗?众人忧惧而计无所出 , 房玄龄心中对策酝酿许久 , 然兹事体大 , 他寻来言行稳重的长孙无忌商议:“为国者不顾小节 , 我有一计 , 希望秦王效仿周公故事 , 以忠君护国为己任 , 保全大唐基业 。”长孙无忌听罢 , 当即表示赞同 , 向秦王进言 。
周公乃是西周初立、代幼主而摄政的宗室忠臣 , 曾举兵平定亲兄弟的叛乱 , 诛杀管叔、流放蔡叔 。房玄龄所说的“周公故事” , 正是希望秦王能够大义灭亲 , 在大唐根基未稳时担当起执政的重任 。秦王闻之默然 , 召玄龄问策 。这时 , 杜如晦很有默契地站出来 , 同房玄龄一同更恳切地劝告:“大王功盖天地 , 当承大业;今日的险境 , 是上天在帮助您做决断 , 请不要犹疑!”
秦王府的谋士日夜苦劝秦王反击 , 而太子和齐王同样在算计府中的贤才 。府内骁将 , 太子看中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等 , 结交不成便设法外调;智略之士 , 他最忌惮房、杜 , 便谮于高祖 , 将二人逐出京城 。此时 , 秦王身边仅剩无忌、敬德等几位心腹大臣 , 处境愈发艰险 。会突厥进犯 , 太子、齐王又定毒计 , 幸有心腹前来告密示警 , 秦王几番思虑 , 终于痛下决心 , 准备对决太子 , 便密召房、杜回府 。
两位谋士正隐居京城 , 得到诏令正是欣喜若狂 。虽然事态紧急 , 房、杜二人并不急于动身 , 却是欲迎还拒 , 遣使回复:“皇帝下旨让我们不能侍奉秦王 , 如果私下拜见您 , 我们就有杀身之祸 , 恕不从命 。”秦王闻言大怒 , 但取佩刀授予尉迟敬德:“玄龄、如晦岂会背叛我?你和无忌再去请 , 如果抗命 , 就取他们的首级来 。”
使者再次拜谒 , 房、杜见佩刀便知秦王心意已决 , 正是复出的好时机 。两人当即改换道士行装 , 随长孙无忌潜入西宫 , 尉迟敬德从旁路返回 。君臣同心 , 其利断金 , 任何奸邪小人再无法兴风作浪 。
史上残酷而庄严的玄武门之战从那一夜展开 , 从房杜的智谋、尉迟的勇武 , 以及秦王的圣心中生发 。待大事已济 , 秦王封赏府内功臣 , 因房玄龄、杜如晦有谋定社稷之功 , 与长孙无忌等人功勋第一 , 位列公卿 , 青史永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