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智谋 曾国藩和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亮·刘备·曾国藩
将这三个相隔一千几百年的人放在一起 , 似乎有点滑稽的意味 , 仿佛关公大战秦琼一样的好笑 。实际上 , 他们三人正可作为对照 , 来看看用人的不同 。诸葛亮自己有才能 , 但在用人上问题极大 , 所以才造就了蜀国缺乏人才的局面 。而曾国藩则不同 , 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本领 , 关键是他善于招纳人才 , 发挥人才的作用 , 才挽救了清朝灭亡 , 成为所谓的“中兴之臣” 。
也许 , 对于诸葛亮 , 我们总是接受他的正面形象的一面 , 这样来评价他 , 我们一时不易接受 。我们正是要透过世俗的观点来看到更为深刻的东西 , 只有这样 , 我们才能变得深刻起来 。
刘备是明君 , 诸葛亮是贤相 , 这一对明君贤相的典型形象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理想 , 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 这是无庸置疑的 。但问题是 , 这样的明君贤相为什么最后不能统一全国 , 重续汉祚呢?为什么只能让后人空自叹嗟呢?杜甫诗云:“出师末捷身先死 , 常使英雄汨满襟 。”在惋惜和悲哀的背后我们是否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
毫无疑问 , 诸葛亮是人材 , 而且是杰出的人材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以前 , 戎马半生 , 没有挣得落脚之地 , 茌遇到诸葛亮之后 , 就能破曹操 , 驻荆州 , 取西川 , 建国号 , 其作用自然非同小可 。然而 , 诸葛亮似乎总是一人在支撑大局 , 其手下也就是刘、关、张、赵几员大将 , 讲老实话 , 就是这几员大将给人的感觉也是勇气大于才能 , 这与曹操手下的谋士成群 , 猛将如云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难道真的是诸葛亮时运不济 , 不能像曹操那样 “巧遇”人材吗?看来并不是这种情况 。正所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其实诸葛亮有过许多人材 , 只是他不善于使用而已 。因此 , 诸葛亮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材 。我们谨举魏延和马谡的例子来说明 。
魏延 , 字文长 , 义阳 (今河南)人 , 他之所以在三国留名 , 与其说是因为他作战勇敢 , 倒不如说是因为他落了个冤死的下场 。

诸葛亮的智谋 曾国藩和诸葛亮谁厉害

文章插图
魏延是长沙的降将 , 诸葛亮当初就说他有反骨 , 在刘备的劝说下才没有杀他 。但这只是小说家的杜撰 , 历史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魏延在随从刘备的南征北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显露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将的才华 。在刘备定蜀以前 , 魏延在蜀军中并无多大名声 。到定蜀后 , 他的官职仅仅是个“牙门将军” 。但善于识材的刘备看中了他 , 在刘备称汉中王时 , 魏延被破格提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 , 领汉中太守” 。按照当时的情况 , 汉中是重镇 , 应当以名将镇之 , 大家以为此职非张飞莫民张飞也自以为非己莫属 。结果却委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下级军官担此重任 , 导致了“一军尽惊” , 使得人们议论纷纷 。
刘备也完全明白这种情况 , 他为了树立魏延的威望 , 刘备特意召开群臣大会 , 让魏延在会上陈述自己镇守汉中的方法 。刘备问魏延说:“‘今委卿以重任 , 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 , 请为大王拒之 , 偏将十万之众至 , 请为大王吞之’ 。先主称善 , 众咸壮其言 。”魏延的气魄使三军折服 , 魏延也因此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
魏延是否言过其实呢?否!事实证明魏延能堪重任 , 他有勇有谋 , 在抗曹北伐的历次战斗中 , 曹操的著名大将张郜、王双、郭淮等 , 均为魏延所杀 。要知道 , 这些人是连诸葛亮都畏惧三分的 。
到了建兴8年 (公元231年) , 魏延升为西征大将军 , 封南郑侯 。此时 , 魏延在各个方面都已经成熟 , 完全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那么 , 为什么魏延最终没有发挥才能 , 反而以反叛被杀告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