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中,其中一个节气就名为夏至,意思就是说这个节气前后,基本预示着炎炎夏日的到来 。那么,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呢?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节气 。公元前7世纪,祖先用土归来测量太阳的阴影,从而确定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到7月7日(或8日)结束 。根据《遵守宪法》:“日北,日长,影短,故称夏至 。到了极点,极其 。”
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接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 26 '),北半球的白昼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 。比如海南海口市13小时稍长,杭州14小时,北京15小时左右,黑龙江漠河可以达到17小时以上 。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中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夏至中午的太阳高度高达73° 32’ 。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夏至后,地面直射阳光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开始日益缩短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夏至后正午太阳的高度将日益降低 。民间有句话叫“吃了夏至面,一日短,一行短” 。而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把夏至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鹿角解;二、蝉开始鸣叫;半夏三次 。“麋鹿和鹿同属一科,但古人认为它们属于阴阳 。鹿的角面对前世,所以属于阳 。夏至时,殷琦上升,杨琪开始下降,所以正鹿角开始脱落 。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麋鹿在冬至的角度脱落,因为它属于阴;夏至,雄蝉感受到殷琦后,振翅欲飞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草本植物,因其在盛夏生于沼泽或稻田而得名 。于是,在炎热的盛夏,一些消极的生物开始出现,而积极的生物开始衰落 。
中国人把夏至后的15天分为三个“小时”,一般是前三天、中间五天和最后七天 。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迅速,生理生态需水量高 。这个时候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据说夏至的雨滴价值几千块钱 。一般年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的降水一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春秋》记载:“六月三雨,田家以为甘泽幸福 。”可以看出,人们在1000多年前就对这次降雨的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 。

夏至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以上是夏至节气起源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