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路由:对数据包选择路径的过程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文章插图
 
路由器(也叫网关)
智能选择数据传输路由的设备,其端口数量较少!
功能:
连接网络
1.连接异构网络
以太网、ATM网络、FDDI网络
2.连接远程网络
局域网、广域网
隔离广播
将广播隔离在局域网内路由选择
网络安全
地址转换:NAT访问列表:IP访问列表,设置各种策略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3层)!
 
工作原理
  1. 路由选择
按照一定的规则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并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写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跳的关系告诉路由器 。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IP)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边界网关协议(BGP)
  1. 数据转发
接收到IP包后,解释并处理该数据包的协议报头,完成对数据的完整性验证 。
根据IP包头的目的IP地址,选择合适的下一跳的IP地址 。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 。
封装上相应的包头,将IP包经路由选择的端口转发出去 。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文章插图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文章插图
 
IP数据包格式: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文章插图
 
IP包头:20-60字节
版本:IPv4或IPv6
首部(头部)长度:长度可变,因此需要定义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3+4+1(不使用)
总长度:IP包数据的总长度
标识符:分片序号(对分片进行编号)
标志:(010,001,000)
  1. 第1个比特位:保留,永远为0 。
  2. 第2个比特位:0:分片,1:不分片
  3. 第3个比特位:本分片是不是最后一个分片 。1:不是,0:最后一个分片 。
段偏移量:决定IP分片的先后顺序(从0开始,后面每一个加1480)
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一跳的个数),经过一个路由器,这个值减1,为0时,该数据自行销毁 。
windows系统发出的数据TTL默认为128,linux为64 。
协议号:用来标识封装的上层数据是是UDP还是TCP
UDP:17
TCP:6
首部校验和:类似帧当中的帧校验和,但这里校验的是IP包头的准确性 。
 
拓扑图: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文章插图
 
  1. 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来转发数据的 。
  2. 如果成功匹配路由表,根据表来转发数据 。
  3. 如果没有匹配,数据丢弃 。
  4. 匹配路由表时,优先匹配直连(c),然后是s,最后是s* 。
 
路由表的形成
  1. 直连路由表条目:接口的IP配置完毕并开启,会自动形成直连条目 。
  2. 非直连路由表条目:手工静态或动态为路由器进行配置
路由器条目的类型
直连:C
静态:S
默认:S*
优先级:C>S>S*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文章插图

【数据通信 路由器原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