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航天|太空“出差”有多危险?轻则肌肉萎缩、重则基因突变!
2003年,杨利伟独自乘坐神舟五号,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顺利回到地球 。虽然面带笑容,还比了个耶,但细心的观众还是发现了他嘴角的血丝 。
文章图片
事后,他表示在下降的过程中,身体就像被撕裂了一般,因为剧烈抖动,脸被划破出血 。
抵达地面后,身体也很虚弱,脸色苍白,很难站起来,是被抬出返回舱的 。
宇航员是个伟大的职业,除了严苛的选拔,还需要经历严格的训练,才有可能完成太空任务,安全回家 。
然而,对于很多宇航员来说,最艰巨的挑战不是太空任务,而是如何安全回家 。
长时间的失重状态,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回到地球,各个器官和系统也需要重新适应地球的环境 。
文章图片
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宇航员每个月都会损失1%-2%的骨密度,主要发生在腿部 。
我们的骨骼处于再生和流失的动态平衡之间 。
长期处于失重状态,身体和大脑会认为你的腿已经不需要了,身体里的破骨细胞活动就会增加,将骨骼分解成矿物质,部分被人体吸收,大部分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
换句话说,当你第一次在太空小便时,你的尿液里有“你的骨头” 。
文章图片
宇航员的骨质流失有多严重呢?
科学家做过实验,一只健康的小鼠,在失重状态下16天,破骨细胞就增加了197% 。
对于人体来说,在太空中待1个月,就相当于老年人1年的骨量流失;在太空中待3-4个月,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骨密度 。
人体的肌肉,因为没有“用武之地”,也会萎缩,五六天就有可能损失20%的肌肉,一个任务下来,损失量可达40% 。
为此,宇航员每天都要锻炼2个小时,来缓解症状 。
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表示,自己每天都在国际空间使用阻力训练设备来锻炼身体 。
用他的话来说:“和地面健身差不多,可以跑步、深蹲、卧推、高架举重、小腿抬高、弯举和仰卧起坐 。”
文章图片
血液“倒置”
在重力影响下,血液很容易聚集在下肢,而失重状态下,血液就会从腿部上移到上半身和头部,心脏会因为泵出的血少而萎缩 。
在这样的情况下,宇航员身体就会变得有点奇怪:头部和上肢肿胀,甚至有点圆圆的,而下半身腿部细长,形态有点像鸟,也被称为太空鸟腿现象 。
当宇航员回到地球后,血液和其他体液又重新拉回下半身,短时间内会出现低血压,头晕目眩,无法站立,甚至晕倒,因此都是被抬着出来的 。
很多人在回到地球后,有一段时间是不能运动不能开车的 。
不仅如此,宇航员还面临着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认为,宇航员颈动脉的僵硬程度相当于老化了20-30年 。
文章图片
视力障碍
一直以来,宇航员都曾抱怨,回来后有视力模糊等问题 。
主要原因是血液长时间聚集在上半身,导致眼球压力变大而变形,进而出现视力障碍 。
一般来说,48%的视力问题会在日后康复纠正,但也有一部分是永久性的损伤 。
文章图片
基因变化
2016年3月2日,宇航员斯科特和哈伊尔完成340天的飞行任务后回到地球 。
此次的太空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宇航员斯科特和他的同卵双胞胎是研究的对象,一个在太空生活了一年,而另一个一直在地球上 。
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太空生活,除了体重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常见的问题外,斯科特在基因,在高辐射的环境中,也发生了变化 。
1、端粒变长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功能 。
端粒有一个著名的假说“端粒衰老学说”:细胞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等到一定长度,就不会再缩短,细胞就会衰老死亡 。
推荐阅读
- 一加|可能行业第一!一加发布18W手机散热背夹:航天级超频制冷
- 电影|航天题材电影井喷 《流浪地球2》新海报公布
- 天文航天|官宣!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正式启动工程研制
- 奇怪的目光 发光的眼神
- 天文学家利用什么推测出了海王星的存在和可能的位置 海王星是从太阳向外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几颗行星
- 第一位发现恒星运动的天文学家 这颗奇特恒星的发现了人类对天体
- 飞船在宇宙中的速度 宇宙飞船在太空的速度
- 研究天文的科学家 美国天文学家
- 天文航天|外国航天员来中国空间站用什么语言交流?专家给出回应
- 已有两种太空探测器飞出我们的太阳系 飞往太阳系外的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