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在位几年 唐玄宗杀三儿子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何不杀仇敌武三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段捂脸的事件:“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
武三思和堂兄武承嗣,当年竭力讨好姑妈武则天,一心想获得皇太子身份 。他们勾结党羽,把显哥和旦哥搞得七晕八素,多次面临险情 。好在有狄仁杰、张柬之等一帮力挺李唐的忠臣,才让皇位又回到了李家手中 。
【唐中宗李显在位几年 唐玄宗杀三儿子】从这个背景,我们确实很难理解,显哥即位后,为何不一脚踩扁武三思,反而把他拉到身边当亲信?武三思这个亲信太“尽责”了,他先私通李显的婕妤上官婉儿,又私通皇后韦氏,接连给显哥带了两顶绿油油 。
不知道显哥是色盲,还是喜好春天的颜色,韦后与武三思玩(双陆)游戏,他还乐滋滋地帮他俩整理筹码 。可惜我与司马光不是同一时代人物,否则我会对他说:君实兄,以你的妙笔,怎么写出这么干巴巴的文章?他俩总得有,双目偷瞄万言传,案下裙动情愫开嘛,显哥也该有个猥琐的造型嘛 。
司马光一定瞪我一眼:你当我是兰陵笑笑生?
司马光肯定不是小说家,可他也不是司马迁 。重申一万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是正史,它只是个人历史笔记,其内容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掺杂了大量野史和个人的主观理解,甚至情节编排!
这是一本给帝王阅读的治国参考,希望帝王以史为鉴,所以叫《通鉴》 。你要是把它当正史,那是你的错,不是司马光的错!
所以,关于韦后、武三思和李显的这段撩人记载,根本不可信 。
事实上,所有跟武则天有关的历史,都很难找到真相 。因为史学家出于政治目标,掩盖了很多事实,甚至还编造了大量所谓的“事实” 。
比如韦后与武三思的私通,《旧唐书》和《新唐书》只是借传闻的方式,模棱两可地暗示,根本没有明说 。我个人认为,这种事非常可疑,基本不可信 。
神龙政变那一年,李显49岁,韦后约47岁,武三思56岁 。同时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并生有一子 。
无论从身份、年龄和关系上讲,他们都不存在私通的可能性 。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他们也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 。
很显然,这是谣传,是故意编排 。为什么这么编排他们?很简单,是政治对手所为,为了打倒对手,从道德层面污化对手 。这种手段是政敌之间,惯用的伎俩,一点不稀奇 。
也就是说,李显、韦后和武三思,是一个政治联盟 。他们之间关系亲密是真的,原因不能从《金瓶梅》里找,而要从《三国演义》里寻 。
神龙政变后,李显的复位并未让天下安定,又一股新的政治斗争,随之拉开帷幕 。朝中大致分成了三股势力:
第一派,皇权党:以李显为核心,包括韦后、武三思、李裹儿;
第二派,太子党:以太子李重俊为核心,包括李多祚、李思冲、独孤祎之等;
第三派,相王党:以相王李旦为核心,包括太平公主、李隆基、张柬之、桓彦范等;
有一个人存疑——上官婉儿,这是个谜一样的女人,有人说她是皇权党,跟武三思、韦后打得火热 。我个人认为,她很可能是太平公主在韦后身边埋下的钉子 。
这三派各有利益诉求和矛盾 。
皇权党的整体利益诉求,就是干掉太子党和相王党,建立以他们为核心的权力中枢 。李显自从被老妈赶下金銮殿后,长期生活在房陵,京城势力薄弱,他能复位,依靠的是相王党的支持 。
可是李显登基后,肯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子,不可能容许李旦、太平公主及政变五王势力的存在 。
另一方面,他们内部也存在矛盾 。比如韦后和李裹儿,都有效仿武则天的野心,这一点显然不符合李显的利益 。
太子李重俊并非韦后亲生,加上李裹儿的野心,所以李重俊与韦后、李裹儿形成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双方冲突中,李重俊和李显父子俩都犯下了大错,导致形势恶化 。
首先李重俊急于确立自己的地位,甚至抢班夺权,无视韦后和李裹儿的势力强大,悍然发动政变 。其次李重俊不具备培养政治势力的眼光和才能,不能联手相王党,孤军奋战,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源 。
另外李显也犯了大错,在确立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后,他没有注意对太子的保护,而是过于依赖韦后、武三思对他的帮助,无视他们对太子的压制所带来的形势恶化 。这个结果,事实上便宜了相王党 。
推荐阅读
- 高湛在位几年 历史上真的有高湛这个人吗
- 唐太宗在位发生的战争 唐太宗李世民杀了多少功臣
- 汉武帝为何传位年仅8岁的刘弗陵? 汉朝皇帝刘弗陵在位多少年
- 为什么朱标不死朱棣就不会反 朱标在位朱棣敢反吗
- 朱由检被谁灭了 朱由检在位多少年
- 康熙前一位皇帝是 康熙在位时的太后
-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
- 李显把皇位传给了谁?
- 八王之乱的起因 谁在位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
- 商鞅变法秦始皇在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