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的内容 火烧赤壁的启示

关于火烧赤壁,很多人脑子里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和相关影视作品那里获得的,而它们都属于艺术作品,是在古代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想象虚构出来的 。很多人都把这些印象当成了古代 。所以关于火烧赤壁,还真需要做一下澄清,以还原古代原因 。

火烧赤壁的内容 火烧赤壁的启示

文章插图
一、参战双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一代奸雄曹操挥军逼近长江一线的时候,先给东吴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带领百万大军,要荡平东吴,奉劝东吴跟一代奸雄曹操联手消灭刘备,并及早投降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当时一代奸雄曹操有这么多人马吗?据考证,魏国灭蜀之前北方有一千三百万人口,而一代奸雄曹操兵临长江的时候,估计人口也就是这个数字,这样少的人口基数,不可能征调出百万大军 。何况,一代奸雄曹操也不可能把全部家底都用上,因为北方刚刚平定,他还必须在各地留下足够的军事驻防,这样他的部队可能有一百二三十万甚至更多,当时北方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兵源的 。据专家考证,一代奸雄曹操带去的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七八万 。而东吴抽掉到前线的部队也就是五万左右,加上刘备的一万人马,孙刘联军也就六万人 。在人数上一代奸雄曹操占有优势 。
二、谁想出的火攻的计划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火攻的计划是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想出的,这么写当然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这是小说创作的需要 。但事实上这个主意最先是黄盖想出来的 。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
周瑜听取了黄盖的建议,并让黄盖负责实施,可见,整个火攻从计划的制定、实施都没有诸葛亮的什么事 。既然要火攻,就离不开合适的风向,那就是东南风 。当时正值冬季,是刮北风的季节,但是洞庭湖一带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冬季天晴的时候,有时会刮东南风,这一地方气候特点,当作东吴的都督,周瑜不会不知道,而从北方来的诸葛亮却未必会了解 。所以利用东风的应该是周瑜,没诸葛亮什么事 。但小说中却写成了诸葛亮借东风,而且还设坛作法,搞得神神道道 。怪不得鲁迅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
三、周瑜打黄盖属于子虚乌有

小说中有一段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且还留下一句老古语“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本来这个故事也纯属虚构 。古代事实是,黄盖献计之后,周瑜又派他去向一代奸雄曹操诈降 。本来黄盖用不着演一出苦肉计,当时向一代奸雄曹操投降的将领很多,所以一代奸雄曹操接受投降已经成了习惯 。而黄盖就利用了一代奸雄曹操的麻痹心理 。黄盖先修书一封,表示愿意率部投降 。然后黄盖就带领“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前去投降 。曹军早已知道黄盖是来投降的,所以根本就没有防备,曹军官兵甚至还伸着脖子看热闹 。等黄盖逼近曹军舰船,于是放出船只,同时点燃船上的薪材 。这些火船很快就引燃了曹军的战舰,并且借着风势,大火很快蔓延到岸上,并引燃岸上的兵营 。这一把火虽然不可能把曹军全部烧死,但活着的曹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一代奸雄曹操只有带领残军逃跑的份了 。
四、草船借箭张冠李戴

小说中还写了一个草船借箭的小插曲,这个故事妇孺皆知,这里就不重复了 。但本来古代上并无此事 。用船只借箭的故事倒是有一件,但主人翁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中有裴松之的注解,其中提到公元223年,曹刘两军在濡须口对阵,刚一交战,曹军就吃了败仗,于是坚守不出 。孙权带领卫队乘轻舟到曹军阵前侦察,被曹军发现,一代奸雄曹操看孙权的卫队军容整肃,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于是命弓弩手对孙权的船只射击,孙权的轻舟一侧像刺猬一样沾满了箭, 致使船身失去平衡,几欲侧翻 。孙权于是心生一计,又把船的另一侧朝向曹家,结果另一侧也沾满了箭 。孙权这么做重要是为了避免船只侧翻,而不是为了借箭 。结果被罗贯中安到了诸葛亮身上,编出一段草船借箭的故事 。
五、把战船连在一起,是一代奸雄曹操的主意

《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庞统给一代奸雄曹操献计,让一代奸雄曹操把战船用铁环连在一起,这样不习水战的北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