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是调理身体最好的时节,很多人都会选择去中医馆开一些调理身体的中药 。中药相比较西药而言是重在调理,过程是讲究循序渐进的,我们在夏天时最容易上火,导致胃热,出现口臭舌苔变白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中药进行调节,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能够治疗胃热的中成药 。
文章插图
“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 。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 。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 。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 。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 。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 。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 。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 。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 。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 。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 。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 。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 。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 。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
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 。温胆汤加减 。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 。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
以上就是有关治疗胃热的中成药,我们在感觉自己脾胃湿热的时候,或者是出现上诉的症状时,最好是能够去医院找医生进行确诊,开点中成药回家进行调养 。在日常的饮食中注意吃一些比较清淡爽口的食物,不能过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对病情有很好的帮助 。
【治疗胃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推荐阅读
- 黑骨茶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易武的茶普遍比攸乐的更贵
- 固精参茸丸的效果怎么样
- 解热止痛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苦瓜泡茶的好处是什么,绿茶苦瓜酿的做法
- 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 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
-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是 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古代人戴枷锁的图片 古代犯人脖子上戴的枷锁叫啥
- 假面骑士|假面骑士revice爆笑图:试图减肥的拉布可芙 三分钟热度过于真实
- 三国战将许褚是怎么死的 三国大将许褚是怎么死的
- 行宫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行宫是现存最早的什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