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贾府为什么贾政幸免于难 贾宝玉重振了贾府了吗
你们知道贾兰升官发财后,不肯救助家人、重振贾府的真相是什么,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从李纨的判词里,我们可以知道,贾兰将来要“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做大官的 。于是读者不免有个疑问:贾府败落的根本真相,是子弟不肖、人才凋敝 。贾兰既然能做大官,为何没有重新振兴贾府?为何不肯救助落难的贾家人?
李纨贾兰这对母子一向“省事”,说难听点就是自私 。判词里还讽刺李纨不“积阴骘”,肯定做过缺德事 。但是再缺德,也就是对落难的无辜者袖手旁观、不施援手,不可能主动去害人——不说道德品质,首先是她没害人的本事 。
李纨为何不肯帮助落难之人?如果贾兰已经发达,救一个亲戚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他大概不会如此袖手旁观 。不为道德情操,还图个好名声呢 。不肯救助别人,是因为他们母子自己也很艰难 。
贾府败落,是要被抄家的 。覆巢之下,完有完卵 。李纨母子不可能在抄家之前就搬出贾府去住,抄家时也有她们的份儿 。历史抄家,哪可能那样文明,李纨母子的财产单独列出来、一分不动?
李纨自己有一笔积蓄,是历年月例年例的累积 。如果放在身边,不免在抄家过程中玉石俱焚:“两块金条在你眼前,你能告诉我哪一块是高尚的,哪一块是龌龊的?”抄家也是这样:白花花的银子放在贾府里,谁能说清哪些是犯罪所得,哪些是清白财富?
【抄贾府为什么贾政幸免于难 贾宝玉重振了贾府了吗】我曾在《写李纨寡婶来到贾府有何作用?可能是八十回以后的主要线索!》一文中分析过,李婶母女常来常往,可能与李纨有过经济上的往来:李婶、李婶之弟这些亲戚,可能向李纨借贷过,到贾府败落之后,他们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如数奉还,成为李纨母子日后维持生计的基础 。
李纨不可能把所有积蓄都借出去 。借出去的也未必全部能收回 。所以母子二人,只是守着有数的财产,却要维持到贾兰能够谋生为止——贾兰读书也需要钱,考科举也不是即将就能考中的 。
所以,李纨才会硬着心肠见死不救 。
但是这些,是贾兰未发达之时 。等到他发达了,有了财富地位,菜叶网,他为何还不肯救助家人、重振贾府?
经过这么多年,家人是已经“子孙流散”了,想救助也未必来得及 。重振贾府呢?
李纨的判词里还有这样一句:“昏惨惨黄泉路近” 。从前研究者,多把这句解释为李纨早死:好容易熬到儿子出息了,自己大限来临,没享到老来福 。
但是这样一来,李纨的人生可算圆满:虽然丈夫早逝,却看着儿子升官发财,了却了一生心愿 。既然如此,她又何必进入“薄命司”?
判词里还有两句,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小详情:“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谁留下了“虚名儿”?李纨吗?她如何会与“古来将相”相提并论?
英年早逝、只留虚名的,不是李纨,而是贾兰 。贾兰当上高官,不久就死了,留下李纨,像鲁迅《明天》里的单四嫂子一样,寡妇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不仅贫穷,而且毫无希翼,人生分外悲惨 。
文章插图
所以,作者说李纨应该“阴骘积儿孙”——把儿子贾兰的早逝,归因于李纨当初的见死不救、有损阴德 。
也所以,升官发财的贾兰没有救助家人、重振贾府——他自己已经死了,救助、重振又从何谈起?
推荐阅读
- Python 为什么没有 void 关键字?
- 苏秦和齐国有什么仇 为什么苏秦把齐国害惨了
- 清朝为什么娶蒙古女子 清朝的蒙古后妃
- 自媒体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能赚钱?
- 林黛玉为什么进贾府要进西脚门
-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 诸葛亮北伐被刘禅召回
- 为什么喜欢赵合德不喜欢赵飞燕 赵飞燕赵合德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
- 为什么猪肉涨的这么快?
- 为什么现在的猪肉这么腥?
- 秦可卿的葬礼是谁操办的 秦可卿葬礼为什么如此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