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简介 陈玉成与李秀成军事才能对比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五大天王死的死,走的走,偌大的天京城里就只有天王洪秀全坐镇了 。
然而,洪秀全历来都是全民精神领袖,不参与军政管理,且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元气大伤,正需要人才补充 。
陈玉成和李秀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和“忠王”的 。
说起来,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都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 。
据《李秀成自述》中记载:“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上下屋之不远,旧日深交,来在天朝,格宜深友 。”
可见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关系既是同乡,又是同僚,因此两人关系亲厚更与别人不同 。
不光如此,在多次与清军交战中,陈玉成和李秀成互相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因此他二人又被称为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双子星 。
然而,陈玉成死战时,李秀成却袖手旁观,最终导致陈玉成兵败身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英王陈玉成剧照)
先说陈玉成 。
陈玉成本名陈丕成,早在年幼时便父母双亡,和叔父陈承瑢相依为命 。
后跟随陈承瑢加入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并于1951年参加了金田起义 。
当时来投洪秀全的信众,大多都是一家老小 。所以洪秀全为了便于管理,便将队伍分为“男营”,“女营”和“童子军” 。
【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简介 陈玉成与李秀成军事才能对比】陈丕成15岁,还未成年,于是被编入童子军中 。
不过,陈丕成有勇有谋,在童子军中表现非凡,因此很快就做了童子军首领 。
太平天国建立后,陈丕成的叔父陈承瑢因功累迁至天官正丞相
陈丕成在陈承瑢的照顾下,负责粮草工作 。
当然,陈丕成绝不是个只能倚仗叔父照料的草包 。
1854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时,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丕成竟“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 。
立下大功的陈丕成得封仅次于丞相的殿右三十检点,此时他才17岁 。
此后,在西征战场上,陈丕成凭着他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谋略,不断取得战绩,因此名声大振,而他也凭战功得封冬宫丞相 。
洪秀全感叹他忠勇可嘉,于是赐名“陈玉成” 。
(李秀成剧照)
李秀成比陈玉成大13岁,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早年李秀成在村塾帮忙时,识了些字,不过这并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所以在洪秀全建立教派后,他及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 。
自金田起义开始,李秀成便随太平军东征西战,出征必是身先士卒,所以在建都天京后,李秀成被杨秀清亲自提拔为右四军帅,此后由于西征有功,又累迁为地官副丞相 。
镇江之围,是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双人秀 。
当时,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及清将托明阿率军2万围困镇江 。
镇江历来是漕粮运输的中转站,也是战略重地,所以陈玉成及李玉成等太平天国将领在燕王秦日纲的率领下,准备与清军血战到底 。
但清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一边把镇江重重围住,一边又分兵堵截前来支援的太平军 。
本来,太平军诸将计划把清军包饺子,但清军防守得如此严密,根本不可能把信息传达到城中去,同时也不知道城中情况如何 。
就在一筹莫展时,陈玉成年轻气盛,主动提出由他冲破清军重围,进城传递消息 。
陈玉成自驾一叶小舟,在李玉成等人的掩护下,一路拼杀,成功进入镇江,传达了消息,成功地发起了内外夹击 。
李秀成见清军顽抗,于是率精锐队伍一支,夜袭清军大营,而陈玉成也自城中率军杀出,清军腹背受敌,厮杀不过,只得率领残军撤退 。
随后,陈玉成和李秀成又乘胜追击,连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又解除了长达3年之久的天京之围 。
(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场景)
陈玉成和李秀成不光配合作战打得漂亮,还在互相帮助上很有风范 。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不光缺兵少将,而且力量薄弱,于是清军趁机向太平天国发动反攻 。
李秀成驻守的桐城,由于兵力薄弱,很快遭到清军包围 。就在危急时刻,陈玉成率军解围,和李秀成再次打了一个内外夹击战,桐城之困因此化险为夷 。
此一役后,李秀成盛赞陈玉成公而忘私,先人后己 。两人关系愈发亲厚,在战场上更是配合得非常默契 。因此很快他们在太平天国后期诸将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平天国的新希望 。
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人在后期作战中却貌离神合,李秀成更是消极怠战,最终导致陈玉成战败身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