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历史 形意拳的起源和发展( 二 )


曹继武先生根据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后六式的拳法特点,取其精华归纳为五行、十二形练法 。其十大形为:龙、虎、猴、马、鸡、熊、鹞、燕、鹰、蛇 。以单式练法为主,每式既是桩功,又可单习 。动作强调六合 。其要领为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
[page]戴龙邦先生根据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结合自己的体味,创编了五行拳: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依历史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内含金、木、水、火、土生克变化之理,将十大形扩展为十二形,并增加了套路练习法 。其拳术训练内容有:截、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练习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内外相合 。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协调配合 。其动作无手木圆、无势不圆,其练习程式由站而练,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点 。

形意拳历史 形意拳的起源和发展

文章插图
二、形意拳的进展和特点形意拳术原于戴氏“心意六合拳” 。李飞羽先生、字熊然,尊称洛能,河北深县人,根据“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的道理,认为“心意近于理,心理作用于生理方是人之本途 。”而拳术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表现的 。因引将心字改为形字而称形意拳 。李先生根据拳术的原理原则及特点,反复实践,对形意拳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其将拳理进展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在练法上采纳了以掌代拳;将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侧身弓步改为“三七”步,菜叶网,立即重心移至后腿,比例为前三后七,形成了当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 。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灵的弱点 。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并增加了新编套路和对打套路,如:杂式锤、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 。经过形意拳前辈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使形意拳术得以很好地继承和进展、充实、提高,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