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耻笑韩国电影?我们不配( 三 )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 , 呼吁女性平权 。

今年新出的《杰伊?比姆》 , 被称为印度版「辩护人」 。
更是彻底扒开了这些社会毒瘤的根源 , 即绵延千年的种姓制度 。
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印度社会问题的历史根源 。

这些影片揭示的问题 , 不限于一时一地 , 而是具有普遍性的 。
腐败问题、女性地位、教育制度……都超出了印度社会范畴 , 关乎全亚洲乃至全球 。
因而极易触动人心 , 引发共鸣 。

【韩国电影|耻笑韩国电影?我们不配】至今 , 抨击印度教育制度的《三傻大闹宝莱坞》 , 稳居豆瓣电影top250 。
影射韩国社会阶级差异的《寄生虫》 , 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 。
类似很多经典电影 , 都离不开对世界性社会问题的深度观照 。

不难理解观众对现实阴暗面的不满 , 以及急于改变社会的愿望 。
但将现实的愿景寄希望于电影 , 未免有些求全责备了 。
正如《厕所英雄》的主创团队表示:「我们只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发声 , 其实还有很多人在看不到的地方和我们共同努力 。 」
现实问题是复杂而顽固的 , 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 , 才能合力助推现实的改变 。

而且 , 影视对现实的影响 , 往往是以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形式 。
以对个人的教化为主 , 走曲线救国的路线 。
《十三邀》一期里 , 电影导演徐浩峰表示 , 艺术产生于不能直言 , 表达力度也不因此而减弱 。
电影的冲击力 , 不是源于现实事件与生命感觉的直接呼应 。
更多的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 , 对生活本质的反思 , 对人性内在矛盾冲突的揭示等电影语言激起的情感共振 。

真正在现实落地 , 得益于题材与诚意的共谋 。
即使是虚构的故事 , 融入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和社会面貌的真实呈现 。
也同样具有现实主义意义 , 有着对人性和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
经典国产剧《武林外传》 , 本是架空的古装喜剧 。
但却处处影射职场、高房价、潜规则、走后门等现实问题 。
时隔多年 , 常看常新 , 被戏称为「现实主义力作」 。

与此相反 , 很多影视作品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 , 甚至以真实事件改编为噱头 。
但在创作层面未达到对现实的还原 , 反而空洞悬浮 。
单靠真实、大胆的噱头吸睛的电影 , 必然只是昙花一现 。
比如 , 韩国电影《玩物》 , 以震惊韩国的「张紫妍事件」为蓝本 , 揭露娱乐圈潜规则这一丑陋的社会现象 。
题材如此大胆 , 但却拍得流于表面 , 毫无深度 。
豆瓣评分仅6.2分 。

国产片《门锁》首部聚焦于独居女性安全的电影 , 播出前热度颇高 。
但没想到 , 却把现实主义题材拍成了不合格的类型片 。
独居女性安全问题 , 没有深入探讨 , 沦为卖点和噱头 。
豆瓣仅有4.3分 , 短评骂声一片 。

可见 , 现实主义题材不好驾驭 。
拍得出彩动人 , 只是少数 。
能推动社会变革的 , 更是少之又少 。
而且 , 这种成功也是具有偶然性的 。
除了电影本身的质量 , 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
在特定时期 , 击中社会痛点 。
才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对现实的感召力 , 以至于改变现实 。
因而 , 对观众来说 。
与其苛责电影对现实的无力 , 不如期待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
期待更加包容开放的电影市场 , 带来的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
毕竟 , 电影不一定能改变现实 , 但可以感化人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