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又一香港演员突然去世,大半个演艺圈震荡( 三 )


除了屡获大奖之外 , 还有一个特点 , 王家卫电影所用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大牌 , 这一定程度上为他的金句台词广泛流传提供了条件 。

王家卫电影台词里无不透出文学气息 , 是潮湿的气息 , 它们有关时间稍瞬、有关故人无归、有关爱情分合、有关人生孤独……
像我们这几代人谁敢说没用过几句王家卫的台词作个性签名或者作文素材?

旭仔说“让我们做一分钟的朋友”;何志武抱着罐头说“什么都会过期”;周慕云未说出口的内心独白“如果多一张船票 , 你愿不愿意同我走”;黎耀辉说坐在伊瓜苏瀑布下想着“总觉得瀑布前应该是两个人” 。


……

时代造就演员 , 演员丰富了当时影片的内涵 , 八、九十年代的那群演员是各具风华的 。
龙叔之于功夫喜剧、发哥之于枪战电影、星爷之于无厘头喜剧 , “双周一成”自成一代 , 同时也是票房保证 。

因为他们当年的票房 , 1985年被称为“成龙年 , 1987年被称为“周润发年” , 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
(《我是谁》)
(《英雄本色》)
90年代则是星爷的霸占票房的年代 。

(《唐伯虎点秋香》)

(《逃学威龙》)
如果用“风华绝代”一词来形容香港演员 , 那只能想到两个人张国荣和梅艳芳;

四大天王唱歌跳舞演戏各有所长 , 正所谓“不会跳舞的歌手不是好演员”;

还有影帝伟仔梁朝伟 , 影后曼神张曼玉 , 初露锋芒 , 便一发不可收拾 , 屡获大奖……

(《花样年华》花絮)

不过 , 繁盛过后必然迎来下坡路 。
疯狂复制的电影制作模式 , 使得电影产量过剩 , 对观众吸引力不足 , 使得观众审美疲劳 , 再加上好莱坞与内地市场的双重诱惑与挤压 。
由此香港电影盛世开始走向后来的衰败 。

与八、九十年代不同 , 近几年港片现状:影片类型单一、导演拍摄无创新、演员青黄不接 。
所以 , 千禧年后 , 一部《无间道》横空出世后 , “港片已死”的论调便逐渐传开 。

新作买不了钱 , 续集被人诟病、还是那群老面孔 。
例如 , 叶伟信+甄子丹的《叶问》系列、古天乐《反贪》系列 , 都是前一两部看得过去 , 后面剧情越拍越离谱 。

又例如 , 《洗冤录》、《寻秦记》、《倚天屠龙记》等的电影版 , 被观众喷“恰烂钱” , 无下限消费情怀 。


但 , 港片真的“死”了吗?
如今看到的香港电影基本上成了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等人的排列组合 。

今天你是警察、明天我当ICAC调查员 , 后天他又是绑匪 , 看起来有点过家家的意思 。

但正如 , 古天乐在37届香港金像颁奖仪式上 , 拿着早已写好的便条如此说道:
“因为一部好的电影 , 是不可以放弃的…我们香港人要做好香港电影” 。
当时 , 古天乐多年媳妇熬成婆 , 凭借《杀破狼·贪狼》李忠志一角拿下最佳男主角 。

香港电影到今天虽说不比从前 , 但还有很多有心人还在继续坚持 , 努力做出经典作品来 。
就以这次刚刚推迟颁奖的第40届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来说 , 看到谢贤、林家栋、吴镇宇等人这些熟悉的名字是让人感动的 。

(第40届 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 部分)
83岁高龄的谢贤还能拍出《杀出一个黄昏》 , 并且这是从影60多年来首次获得最佳男主提名 。


(《杀出一个黄昏》)
多年饰演配角的“东莞仔”林家栋近些年来也是熬出了头 , 贡献作品 , 提升演技 , 拿到影帝 , 实至名归 。
值得注意的是林家栋这次是两部影片(《手卷烟》、《智齿》)让他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 同时还有一个编剧提名 。

(《手卷烟》)

(《智齿》)
除去这次提名 , 我们回过头看 , 这二十多年所谓“港片已死”的年代 , 经典作品其实也不少 。
只是人们总是记住站在顶峰时风采 , 忘记下坡时的也有美丽风景 。
像刚才提到的杜琪峰导演其实在2000年后的新世纪 , 反而做出了更多尝试 , 有更多佳作 。

例如 , 著名的《黑社会》系列、《毒战》、《夺命金》、《树大招风》等

刚才提到“排列组合” , 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等人 ,
还真别说 , 无论他们是组合出现 , 还是单个出现 , 佳作居多 , 因为他们的演技早就得到认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