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人民网三评“振兴中国男足”之一:联赛是根本,不折腾!

text":"北京时间3月30 日 , 中国男足以1胜3平6负的成绩 , 结束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二强赛全部比赛 , 又一次倒在了世界杯决赛圈外 。
竞技足球必须靠实力说话 , 输球并不可怕 , 关键要正视差距、找准病根 。 2015年 ,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足改方案)问世 。 这么多年过去了 , 我们现在有必要问一问:理顺足球管理体制的近期目标是否有望实现 , 俱乐部随投资者变更而在城市间频繁迁转、缺乏稳定依托的现象是否有效遏制 , 青少年联赛体系是否建立健全?中国男子足球已经浪费了太多宝贵时间 , 让联赛重回正轨 , 让总体方案真正落地 , 才是当务之急 。
【招聘|人民网三评“振兴中国男足”之一:联赛是根本,不折腾!】如果说国家队是金字塔尖 , 那么中国男子足球职业联赛就是金字塔的基座 , 联赛的发展直接关乎男足国家队的水准 。 纵然中超联赛一度被称为“世界第六联赛” , 中国俱乐部一度在亚冠比赛中夺取佳绩 , 但“职业联赛不职业”的批评始终不绝于耳 。 作为中国体育第一个走向市场化、职业化的项目 , 足球联赛的一时火爆背后 , “金元足球”“企业联赛”的隐忧始终存在 。 各路资本蜂拥而至 , 大肆投钱引进外援 , 盲目烧钱抬高收入 , 却没有转化为系统的球员培训、能力的持续提升 。
一段时间以来 , 从出现罢训、欠薪现象 , 到球队解散退出 , 职业联赛乱象频出 , 足球俱乐部遭遇生存危机 , 成为阻碍中国男足前行的重要因素 。 俱乐部失守 , 比赛练兵功能失效 , 男足就会失去人才的摇篮、发展的土壤 。 疫情来袭 , 俱乐部入不敷出 , 依靠企业输血维持的联赛模式捉襟见肘 , 外援留不住 , 小将尚青涩 , 何以撑起中国男足的一片天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中国男足职业联赛正在经历低谷 , 其中固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直接影响 , 更集中暴露出投资运营等长期问题 。 当前中国男足的发展 , 必须回到联赛这个根本 , 不折腾 , 把联赛的根基打牢 。
需要明确稳定长期的联赛机制 。 2020年12月14日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在沪召开 。 这次会议 , 俱乐部总支出压缩、球员进一步限薪、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等政策重磅出炉 。 我们期待着中国足球联赛进入一个稳定期 , 让各种机制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联赛为本 , 要真的理顺机制 , 让中国职业俱乐部发挥造血的功能 。 中国职业俱乐部大多数需要靠母公司“输血” , 自身缺乏足够的“造血”能力 。 这其实是一个长期足球文化和足球市场运行发展的问题 。 欧洲俱乐部赖以赚钱的电视转播权、门票、衍生产品销售等到了国内则成了杯水车薪 。 相反 , 俱乐部在税收、安保、场地、梯队培养等方面的开支相比国外要更大 。 这是中国足球市场需要改变、改进的地方 。
提升足球水平不能急于求成 。 这不仅适用于联赛形成梯度、培养后备力量 , 也适用于联赛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的出台落实 。 慎用、用好政策指挥棒作用 , 就要尊重足球规律、拿出耐心智慧 , 避免“一口气吃个胖子”的不切实际、“没事挖开修一番”的朝令夕改 。 未来 , 如何统筹联赛和国家队比赛 , 如何以联赛带动体育产业 , 如何形成完整盈利通道 , 解决相关问题 , 还需做好顶层设计 , 清理完善相关政策 , 不断理顺管理机制 。
近日 , 中国足协出台了分批次解决欠薪的方案 , 期待俱乐部及球员共渡难关 。 欠薪只是现象 , 疫情只是诱因 , 能否解决欠薪背后经年累月形成的问题 , 决定着中国足球联赛能否行稳致远、中国男足能否重焕生机 。 相关部门及各俱乐部 , 是时候拿出行动了 。
"


    推荐阅读